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黎人的意思、黎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黎人的解释

(1).黎民。《魏书·天象志三》:“自八年至十一年,黎人阻饥,且仍岁灾旱。” 唐 柳宗元 《贞符》:“於穆敬德,黎人皇之。”《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甲胄生蟣虱,黎人困输輓。”

(2). 黎 族人。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黎》:“山极高,常在雾靄中, 黎 人自鲜识之。”《宋史·蛮夷传三·黎洞》:“俗呼山岭为‘黎’,居其间者号曰 黎 人。”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人》:“岁壬子,忽有生 黎 二十餘献物上官,旗书‘黎人向化’四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黎人在汉语词典中有两层核心含义,分别源于历史文献和民族学定义:

一、指中国少数民族黎族的先民或族人

此义项源于古代中原政权对海南岛原住民的称谓。宋代《桂海虞衡志》首载“黎”作为族称,明清文献沿用至今。现代民族学中,“黎人”特指聚居海南岛的黎族群体,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拥有独特的织锦(黎锦)、纹面等文化遗产。

来源参考: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黎族”词条

二、古汉语中通“黎民”,泛指庶民百姓

此用法源自“黎”的本义“众”,如《尚书·尧典》载“黎民于变时雍”,指天下众民。后引申为普通民众,如唐代杜甫诗“黎人困胥吏”即用此意。需注意此义项属文言用法,现代汉语已少用。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黎人”释义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黎”字条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历史文献,确保学术准确性。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采用纸质工具书名称,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官方出版社平台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黎人”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主要含义,需结合历史与民族背景理解:

一、古代含义:指“黎民百姓”

  1. 词源与文献依据
    该用法最早见于《魏书》《旧五代史》等古籍,如《魏书·天象志三》提到“黎人阻饥”,指百姓因灾荒陷入困境()。唐代柳宗元《贞符》中“黎人皇之”也以“黎人”代指民众,强调其与统治者的关系()。

  2. 语言演变
    “黎”通“黧”,本义为黑色,引申为“黑发众人”,即普通百姓。古代常与“黔首”等词同义,用于泛指平民。


二、现代含义:指“黎族人”

  1. 民族身份与分布
    黎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白沙等县市,人口约160万()。其族称“黎”始于唐代,宋代后逐渐固定,源于海南岛古称“黎母山”或方言“俚”的转音()。

  2. 历史与文化特色

    • 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百越”族群,是海南岛最早的原住民()。
    • 传统习俗:包括船形屋建筑、竹筒饭、三色饭、树皮布服饰等()。
    • 婚丧风俗:青年恋爱自由,三月三节为重要节日;丧葬多行土葬,仪式因地区而异()。

三、其他潜在用法辨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黎族文化细节,可参考民族志文献或权威历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菟板檐饱经沧桑插带婆趁脚跷侈游道方抵諆雰霾符蔰攻击行为管宁榻古代东方厚福护局祸起萧墙假父驾海谫愚击溃竫嘿金丝九子山际涯科威特口碱帘额量力澟澟漏掐旅葵蟊疾鸟粪牛酒俳儛鹏鸟平易近人墙隈麴道士飒瑟拾陈蹈故食甘寝安食甘寝宁兽迒鸟迹岁序锁肚抬估汤罐螳拒洮颒通号吐车茵巫儿仙妃香灺先年衔啮校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