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栏的意思、阁栏的详细解释
阁栏的解释
唐 代 四川 东部居民所建木屋。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二:“平地才应一顷餘,阁栏都大似巢居。”自注:“ 巴 人多在山坡架木为居,自号阁栏头也。”
词语分解
- 阁的解释 阁 (閣) é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阁。滕王阁。阁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 特指女子的卧房:闺阁。出阁(出嫁)
- 栏的解释 栏 (欄) á 遮拦的东西:栏杆。木栏。石栏。 养家畜的圈(刵 ):牛栏。栏厩。 报刊或广播、电视按内容、性质划分的版面或专门的时间;亦指出版物版面的部位:栏目。专栏。新闻栏。 纸、书、织物上的格子:
网络扩展解释
“阁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
基本含义
指唐代四川东部地区居民建造的一种木结构房屋,通常依山坡而建,具有显著的干栏式建筑特征。其名称中的“阁”可能指架高的结构,“栏”则与围栏或分层空间相关。
-
词源与文献记载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元稹的《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平地才应一顷餘,阁栏都大似巢居。”其自注提到:“巴人多在山坡架木为居,自号阁栏头也。”说明这种建筑是巴人(古代四川东部族群)为适应山地环境所创。
-
建筑特点
阁栏以木柱支撑,底层架空,上层居住,类似“巢居”。这种结构既可防潮避兽,又能利用陡峭地形,反映了古代巴蜀地区因地制宜的居住智慧。
-
历史背景
唐代四川东部多山地,居民为克服地形限制,发展出此类建筑形式,后逐渐成为地域文化符号。部分学者认为其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干栏式民居存在渊源关系。
-
相关研究
现代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归类为历史方言词,主要用于描述特定时期和地域的建筑形态,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阁栏,这个词是指用于围住房屋平台或院子的栏杆。下面是对这个词的详细拆分和字形说明。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阁:使用了部首门和阝,共有10画。
- 栏:使用了部首木和干,共有10画。
来源:
阁栏这个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人们常常在建筑物的平台或院子上设置栏杆,以保护人们的安全和提供一种美观的装饰。
繁体:
阁栏的繁体字为閣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阁栏的古代写法如下:
- 阁:阝+戈+口,共10画。
- 栏:木+干,共10画。
例句:
一. 他站在阳台的阁栏前,欣赏着美丽的风景。
二. 请小心不要靠近栏杆,以免发生意外。
组词:
一. 阁楼:指建筑物中位于顶层的阁,常用来作为储物间或起居室。
二. 窗栏:指窗户上的栏杆,用于保护人们的安全和增加窗户的装饰性。
近义词:
一. 栅栏:指用木、铁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围住区域的栏杆。与阁栏功能类似。
反义词:
一. 无栏:指没有设置栏杆的状态,常用于形容开放的空间或没有障碍物的情况。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