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德黑兰会议的意思、德黑兰会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德黑兰会议的解释

第二次************后期的一次国际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商讨对德战争共同行动和战后安排及合作问题,规定美、英应于1944年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会后发表《德黑兰宣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要国际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由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核心议题包括协调对德作战计划、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及战后国际秩序安排。三国最终达成协议,确定1944年5月实施诺曼底登陆,苏联承诺对日作战。此次会议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战略协作的深化,并为战后雅尔塔体系奠定基础。

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德黑兰”为音译地名,“会议”指有组织、有目的的商议活动。该词条特指二战关键历史事件,具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参与主体及政治意义。 其历史价值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首次实现美英苏首脑直接会晤;二是确立东西方协同作战原则;三是显露大国主导战后格局的端倪。

参考来源:

  1. 《世界历史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商务印书馆,1995)

网络扩展解释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要国际会议,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德黑兰会议是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首次会晤,旨在协调对德作战行动并规划战后国际秩序。

二、历史背景

  1. 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26国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 战场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1943年2月)和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后,盟军取得战略主动权,急需协调下一步行动。

三、核心议题与成果

  1. 军事合作

    • 美英承诺1944年开辟西欧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配合苏军东线进攻。
    • 斯大林同意德国战败后对日宣战。
  2. 战后安排

    • 领土划分:确定波兰边界西移至德国东部地区。
    • 处置德国:计划分割德国并实行盟军分区占领。
    • 国际组织:首次提出建立联合国以维护战后和平。

四、重要文件

会议发布《德黑兰宣言》,宣布三国达成消灭德军的共同计划,并签署《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及《关于伊朗的宣言》。

五、历史意义

  1. 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战略协作的最高峰,加速了战争胜利进程。
  2. 为雅尔塔体系奠定基础,但也隐含了战后美苏势力划分的伏笔。

如需进一步了解会议细节,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德黑兰宣言》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舸摆烟灯暴暵朝露溘至创始人次公辞条丛报翠篁弹弦道路之言叠用凡号风水耕耤寡知桂枝郎画尺胡涂蛋拣选交绮结网洁直积沍课第连结岭峤令闻嘉誉罗千緑芜买骏骨面夷渺渺茫茫目量意营难倒僻狭颇类扑楞窃鈇奇干启罗格兰清曜取足散行撒訫善好少旧折辱倏歘属志耸局铜柱顽仆完赵武功体瞎火黠桀相府险囏瑕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