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讬事的意思、讬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讬事的解释

假托他事。《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与 权 谈説諫喻……如有未合,则捨而及他,徐復託事造端,以物类相求,於是 权 意往往而释。” 唐 朱敬则 《魏武帝论》:“ 杨德祖 才虽清秀,志非远图,託事行诛,死非其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讬事(异体字:托事)

读音:tuō shì(现代汉语拼音)

一、基本释义

指借他事为由,婉转表达真实意图,或借故推托、假托他事。

二、权威辞书解释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讬事”即“托事”,意为“借他事以寄意”或“假借他事推诿”。

    用例: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云:‘贤人失志之赋,发愤以抒情;骚人之赋,讬事以讽谏。’”

  2.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讬,寄也”,引申为“借事寄意”。如“托物言志”“托事喻理”。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多用于文献中表示“借事喻意”或“假借名义”。

    例:

    《楚辞·离骚》王逸注:“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

三、经典文献用例

  1.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注:此“称物芳”即托事于香草,喻高洁之志。)

  2. 《文心雕龙·比兴》(刘勰):

    “比则蓄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事。”

四、现代用法辨析

现代汉语中,“托事”多写作“托故”,表“借故推脱”,如“托病不出”“托事请假”。其古义“借事寄意”则保留于文学批评术语(如“托物言志”)。

参考文献来源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引用以权威出版社纸质文献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讬事”是“托事”的异体写法,其中“讬”为“托”的异体字,二者含义相通。该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1. 委托事务

    • 指将事情交托给他人办理,如《后汉书》中“讬事外戚”即指依附外戚势力处理事务。这种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多直接使用“托付”“委托”等词。
  2. 借故推脱

    • 表示以某件事为借口,如“讬病不朝”即以生病为由拒绝上朝。此义项强调假借名义达成其他目的,带有委婉回避的意味。

结构分析:“托”意为依托、假借,“事”指具体事务,组合后形成动作与对象的关联。需注意该词属于书面语,日常交流中更常用“托辞”“借口”等替代表达。若涉及古籍阅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委托或借故(如中“眡事”为近音词,但指处理政务,与“讬事”无直接关联)。

建议:若在文献中遇到此词,需通过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现代写作推荐使用“托事”标准字形。

别人正在浏览...

摆搭参旗彻命逞势吃老本稠心眼儿出发点點花牌彫缋福祜浮浪旰食之劳工言关谘旱季黑箱环听花纹家道中落鞯辔教研室解职九重关句读髡剔懒懒摊摊离本依末凌空妙远谋虑蟠龙踞虎慓劲丕崇前尘前构乾罗钦迟清悟琼田草球儿祈向萋翳洒乐磉石士望耍刺儿疏畅恕免説委索喜琐言题库通莹团挛托落托言闻所不闻窝留无像闲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