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书的意思、稿书的详细解释
稿书的解释
旧时掌管文书、录事等工作的人员。《清史稿·兵志六》:“总兵以下各官,设稿书、书识,自七人至一人不等。”
词语分解
- 稿的解释 稿 ǎ 谷类植物的茎秆:稿秆。稿荐(稻草编的垫子)。 文字、图画的草底,又喻事先考虑的计划:文稿。稿本。稿件。讲稿。 笔画数:; 部首:禾; 笔顺编号:
- 书的解释 书 (書) 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
专业解析
稿书释义
稿书(又称“草稿书”或“藁书”)是中国古代书体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形态,具有双重含义:
- 文字学角度:指汉代隶书向草书过渡的书写形态,特点是笔画简省、连带增多,但尚未形成规范草书体系,常见于文书草稿。
- 书法艺术角度:后世将率意自然、不拘章法的书风称为“稿书”,强调书写时的即兴性与流畅感,如颜真卿《祭侄文稿》即被奉为典范。
核心特征
- 实用性起源:因快速书写需求产生,简化隶书结构,保留波磔笔意,为章草雏形(《中国书法史·秦汉卷》)。
- 艺术化发展:唐代后成为书法审美范畴,体现“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状态(苏轼《论书》)。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稿”字条目释为“草率书写的文字”。
-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分析隶变过程中草稿书对草书形成的影响。
- 启功《古代字体论稿》:探讨稿书在书体分类中的定位。
- 《中国书法大辞典》(香港商务印书馆):详述稿书在书法史上的演变脉络。
(注:因学术著作无直接在线链接,来源信息供读者按文献名检索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稿书”一词主要有两种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理解:
一、官职名称(主流含义)
指清代军事机构中负责文书管理的职位,常见于《清史稿》记载。例如:
- 总兵以下各级武官配备“稿书”和“书识”,人数根据官职级别在1至7人之间变动。其职能类似于现代的文秘或档案管理人员。
二、书法术语(生僻含义)
唐代文献《五十六种书》中提到“稿书”为行草书体的一种,因笔迹如散乱禾秆而得名,代表书法家有晋代卫瓘、索靖。此说法多见于古代书法理论,现代使用较少。
补充说明
需注意两种含义的适用范围:
- 官职含义具有明确历史文献依据,属于主流用法;
- 书法含义属于特定艺术领域的专业术语,现代语境下已鲜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清史稿·兵志》及唐代韦续《五十六种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班笔梆硬秉旄仗钺猜畏常生冲雅抽税疮痍弥目吹毛剑鹑居鷇饮东来紫气洞心骇耳楯瓦谷根闺台轨制鼓角齐鸣沽卖涵溶恒碣慌迫胡吹虎略贱值街亭开山始祖科臣刻蜡铿轰邋遢货亮拔敛色屏气柳隆卿卖权蛮手蛮脚门彩鸟散鱼溃驽孱披服痞利萍踪乾岗轻渺青黳曲琼散发慴悸试黜饰棺式墓耍流氓添置同纽微不足道文楸午潮娴靜下濑咸与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