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壤的意思、膏壤的详细解释
膏壤的解释
肥沃的土地。《史记·货殖列传》:“ 关中 自 汧 雍 以东至 河 华 ,膏壤沃野千里。” 三国 魏 曹植 《喜雨》诗:“喜种盈膏壤,登秋必有成。” 唐 司空图 《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故其水皆浑而悍暴难制,然左辅土田,赖之为膏壤,堰虽劳,不可废也。”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及见形见势絀,有百败,无一胜,所失膏壤方数千里。”
词语分解
- 膏的解释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
- 壤的解释 壤 ǎ 松软的土,可耕之地:土壤。沃壤。壤土。 地,与“天”相对:霄壤。天壤之别。 地区,区域:壤界。接壤。穷乡僻壤。 古同“攘”,纷乱。 古同“穰”,五谷丰收。 霄 笔画数:; 部首:土; 笔顺编
网络扩展解释
膏壤(gāo rǎng)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肥沃的土地,尤其适合农耕。该词由“膏”(肥沃)和“壤”(土地)组成,两者意义叠加强调土地的丰饶性。例如《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
二、引申意义
在文学中常被比喻为人才辈出的环境,如“膏壤千里,粟如丘山”形容齐国文化的繁荣。现代用法中也可用于抽象表达,如“母爱是灌溉心灵的膏壤”。
三、古籍与例句
- 历史文献:唐代司空图《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提到“赖之为膏壤”,说明土地对农业的重要性。
- 诗词引用:曹植《喜雨》诗云“喜种盈膏壤”,体现农耕与自然的关系。
四、近义词
常见近义词包括“沃土”“良田”,均强调土地的肥沃属性。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史记》、曹植诗集及文化类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膏壤,是一个汉字词语,既有简体字形式,又有繁体字形式,在中文中有着特定的意思。下面将按照要求给出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膏壤由两个部首组成:脂(月亮)和土(土地)。脂部为4画,土部为3画,共计7画。
来源:膏壤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南宋文学家陆游的《夜泊牛渚怀古》诗中,用以形容土地肥沃、适合农耕的寓意。
繁体:膏壤的繁体字形式为「膏壤」,与简体字形式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膏壤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是一个相同的形状。
例句:农田像一个膏壤,得到充足的阳光和雨水,使作物茁壮成长。
组词:膏壤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成形容词,如膏壤肥沃、膏壤滋润。
近义词:肥沃、富饶、沃土。
反义词:贫瘠、荒芜、不毛。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