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劝赏的意思、劝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劝赏的解释

(1).乐于行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 杜预 注:“乐行赏而惮用刑。”《吴子·料敌》:“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刑,此坚陈之士,可以持久。”

(2).奖赏。《尉缭子·兵教上》:“凡明刑罚,正劝赏,必在乎兵教之法。” 唐 韩愈 《上宰相书》:“此所谓劝赏不必徧加乎天下,而天下从焉者也。” 宋 岳飞 《奏辞建节第四札子》:“方今戎马侵扰,而误恩若加於人,深虑名器不重,劝赏不实,何以厌服公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劝赏(quàn shǎ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奖赏进行劝勉”,强调以物质或精神奖励引导他人遵从特定规范或完成目标。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左传·襄公十四年》中“赏以春夏,刑以秋冬”的治国理念,后逐渐形成制度性表达。

从构词角度分析,“劝”本义为鼓励、倡导,《说文解字》释作“勉也”;“赏”指赐予功勋者财物,《礼记·月令》郑玄注云“赏谓有功德者,有以显赐之也”。二者结合后,词义聚焦于“以奖代罚”的激励方式,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君王赏赐功臣或官吏推行政策的场景,如《资治通鉴》载宋太祖“劝赏士卒,人皆感奋”的治军策略。

在语义演变中,该词衍生出两层引申义:一是指代制度化的奖劝机制,如《周礼·天官》所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五曰赋,六曰予,七曰夺,八曰生”,其中赋、予即属劝赏范畴;二是扩展至社会教化层面,如清代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劝赏行而廉耻立”,强调正向激励对社会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网络扩展解释

“劝赏”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包含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乐于行赏
    指统治者或将领主动推行奖赏制度,以此激励人心。此用法强调通过奖赏表达对行为的鼓励态度,常见于治国、治军场景。

    • 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提到“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杜预注释为“乐行赏而惮用刑”,体现赏罚分明的治理原则。
    • 《吴子·料敌》中“劝赏畏刑”,说明通过奖赏与刑罚结合来稳固军心。
  2. 奖赏本身
    直接指代奖赏的行为或具体赏赐物。

    • 例:《尉缭子·兵教上》强调“明刑罚,正劝赏”,将赏罚作为军事训练的核心。
    • 唐韩愈《上宰相书》提到“劝赏不必徧加乎天下”,指奖赏无需普遍施与,仍能发挥激励作用。

二、词源与用法

三、现代关联

该词属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但“赏罚分明”“激励制度”等概念与之相关。需结合具体古籍语境理解其内涵。

如需更详细文献例证,可参考《左传》《尉缭子》等原著或权威注释版本。

别人正在浏览...

暗洞洞安老怀少把竿伯夷层盘嶒崭昌华苑吃不消出辅绰有余暇刺伤待绝打快通拳阿顺返金緪升管子诲谆唬吓匠宰羯鼓解秽稽废京观警戒色金琐箕瓢激切絶涧开廓跨鼓酷刻鲁鸡卖傲嫚易眉飞目舞昧昧描笔摸夜年月日鮎鱼上竹批郄导窾人之常情日珥散丝色变慎德身心健康绶花收桑榆天理铁硬团黄屯窭鵚鹙涂山乌芋险情枭猛枭阳枭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