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朽。 严复 《有如三保》:“吾尝闻化学家之説,物之焚也,皆以其质与氧气合,故世间物有快焚,有慢焚。快焚者,火烈具举,顷刻灰烬是也;慢焚者,如草木之槁腐,如铜铁之銹涩是也。”
“槁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槁腐”指事物枯朽、衰败的状态,既可用于描述自然物质的腐朽(如草木、金属),也可比喻思想、制度或组织的僵化陈旧。例如:形容企业因管理僵化而失去活力,或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
词源与构成
由“槁”(枯干)和“腐”(腐烂)组合而成,两字均含衰败之意,强化了“失去生命力”的核心语义。
应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严复在《有如三保》中通过化学反应的比喻,将“槁腐”与“快焚”对比,强调事物衰败的渐进性:“慢焚者,如草木之槁腐,如铜铁之锈涩”。这一用法凸显了该词描述缓慢而不可逆的腐朽过程的特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成语(如“死灰槁木”),可参考词典来源。
槁腐是一个形容词,指事物因干燥、腐烂或老化而失去生机,变得干巴巴、枯瘦且不堪使用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槁腐的部首是木(木字旁),由12个笔画组成。
来源:槁腐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机竹》:“槁其根矣,腐其皮。”意指竹子的根部干枯,皮肤腐烂。
繁体字:槁腐的繁体字为槀腐。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槁腐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为例,其中将槁腐的定义与其拆字引申释义详细列出。
例句:1. 这块木头已经槁腐不堪,无法再用来制作家具了。
2. 年迈的树木逐渐槁腐,它们静静地站在森林中,见证着岁月的流逝。
组词:槁木、腐朽、枯瘦、干燥。
近义词:枯死、腐败、干涸。
反义词:茁壮、欣欣向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