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患顽癣,毛秃皮厚。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叔齐 就记得了正午时分,他们的确遇见过几个废兵,赶着一大批老马、瘦马、跛脚马、癞皮马,从背后冲上来,几乎把他们踏死。”
“癞皮”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字面含义
指人或动物因身患顽癣(如麻风病、疥疮等慢性皮肤病),导致毛发脱落、皮肤增厚粗糙的状态。常见于形容动物(如“癞皮马”“癞皮狗”)或人皮肤病变的情况。
词语结构
在口语或文学中,“癞皮”常被用作贬义比喻: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例句或词语演变,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癞皮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皮肤上长有癣病或其他类似皮肤病的人的皮肤。
拆分部首和笔画:癞(白字部首)+ 皮(皮字部首)。癞的笔画是12画,皮的笔画是5画。
来源:癞皮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错伯阳》一篇中,用来形容某人的皮肤上长有癣病。
繁体字:癩皮(癩字是癞的繁体字,其中的“点”字部在现代汉字中已被简化为“白”字部)。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石刻或青铜器中,癞和皮的形态可能与现代汉字略有差异,但整体结构与现代汉字相似。
例句:他是一个癞皮,天天抓破了皮肤却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痒。
组词:癞皮狗(指生有癞病的狗)、癞皮板(济南方言中指一种市井小摊)、癞皮帮(旧时指流氓帮派)。
近义词:癣病、癣子、癣风。
反义词:光滑、洁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