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常用作自谦之词。 三国 魏 锺繇 《上汉献帝自劾书》:“尸素重禄,旷职废任。” 唐 白居易 《让绢状》:“臣食国家厚禄,居陛下清官,每月俸钱,尚慙尸素,无名之货,岂合苟求。” 宋 岳飞 《奏辞开府札子》:“每怀尸素之忧,未効毫分之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彼保傅令僕备位尸素,不克分君父之忧,因当引为己咎。”
(2).指居位食禄不尽职的人。《陈书·后主纪》:“政刑日紊,尸素盈朝,躭荒为长夜之饮。” 林纾 《答某公书》:“岂忍割弃可恋之日,冒沾尸素之禄,以遽远老母!”参见“ 尸位素餐 ”。
“尸素”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贬义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占居职位却不履行责任,空受俸禄”。这一词语由“尸”与“素”二字复合构成,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二、词汇结构
该词属于并列式复合词,其中“尸”强调占据职位而不作为,“素”侧重无功受禄的状态,二者共同构成对失职行为的批判。如《汉书·朱云传》载“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即用“尸位素餐”强化贬责语气。
三、权威释义
四、使用语境
该词多用于文献与政论中,例如唐代白居易《策林》云“去无用之官,则不尸素”,直指官僚系统的冗余问题。现代语境中,可与“玩忽职守”“在其位不谋其政”等表述互为参照,但“尸素”更具文言色彩与历史批判深度。
“尸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自谦之词
指居位食禄却不尽职,常用于官员或任职者表达谦逊。例如唐代白居易在《让绢状》中写道:“臣食国家厚禄……尚慙尸素”, 即用此意表达对俸禄的愧疚。
指代不尽职之人
用于批评占据职位却不作为的人。如《陈书·后主纪》提到“尸素盈朝”, 形容朝廷中充斥失职官员。
该词源自成语“尸位素餐”(出自《汉书·朱云传》), 其中“尸”指古代祭祀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引申为占据职位;“素”意为空享俸禄。合起来即讽刺空占职位、不办实事的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源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书》相关记载)或(汉典释义)。
哀郁阿私白蕖綳褯播潜不顺眼草孽炒菜称功颂德定论东华真人断坏笃见督镇贩沽放懈富埒王侯腐蚀剂高大上国风鸿飞冥冥虎溪笺毫犄里旯旮谨承泾渭九子母括目相待麟褭流岁緑螘慢傲貌合情离猫腰茗柯墨荡子耐战鸟鷇栖遯倾肠倒肚青霞意羣演瞿所攘辟撒娇卖俏三隧山朵霜情説文厮说私违随时条鞭法无阶相尤详阅嫌惎衔啮小世界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