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豹韬的意思、豹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豹韬的解释

(1).古代兵书《六韬》篇名之一。相传为 周 吕尚 (号 太公望 )所撰。《淮南子·精神训》:“故通 许由 之意,《金縢》《豹韜》废矣!” 高诱 注:“《金縢》《豹韜》, 周公 、 太公 阴谋图王之书也。”

(2).借指用兵的韬略。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元帅归龙种,司空握豹韜。”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一纸军书下,如云万骑来,豹韜犹未展, 麟阁 已先开。”

(3).用豹皮制成的弓袋。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俾以佩豹韜而直下,建龙节以遐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豹韬是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的重要概念,原指《六韬》中的第四篇,属于周代兵书代表作之一。其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一为兵法战术的统称,二为军事谋略的代指。《六韬·豹韬》篇主要论述野战、山地战等特殊环境下的作战原则,强调灵活应变与突袭策略,如“分险相拒,必置冲阵”等战术思想均源于此。

从文献学角度,豹韬的形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其内容融合了先秦军事理论与实战经验。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六韬》被归入“兵权谋类”,其中豹韬篇的系统性战术阐述,对后世《孙子兵法》《吴子》等兵书产生深远影响。唐代李白《白马篇》中“兵法五十家,尔勇犹豹韬”的诗句,更印证了该概念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在军事术语演变中,豹韬逐渐引申为精锐部队的代称。宋代《武经总要》记载的“豹韬卫”即是中央禁军编制,该称谓直接承袭自兵法典籍,体现了古代军事制度与理论体系的紧密关联。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兵书《六韬》篇名之一,后借指用兵韬略”。(来源:《六韬》、中华书局《汉语大词典》、国家图书馆《武经总要》善本)

网络扩展解释

“豹韬”一词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综合古典文献及文学用例可详细解释如下:

  1. 古代兵书《六韬》的篇名
    据《六韬》记载,“豹韬”是其中第六篇的篇名,相传为周朝吕尚(姜太公)所著,与“文韬”“武韬”“龙韬”“虎韬”“犬韬”并称。该篇主要论述山地、森林等特殊地形下的作战策略,如《淮南子》提到“《豹韬》废矣”,暗示其军事谋略价值。

  2. 借指用兵的韬略
    唐代诗词中常以“豹韬”比喻军事谋略。例如:

    • 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中“司空握豹韬”,赞颂将领精通兵法;
    • 孟郊《猛将吟》中“豹篇心卷藏”,形容猛将深谙战术。
      清代李渔的词句“豹韬犹未展”,亦延续此用法。
  3. 豹皮制成的弓袋
    这一含义较为具体,如唐代黄滔《南海韦尚书启》中“佩豹韬而直下”,描述弓袋的华贵材质,体现武将威仪。


“豹韬”本为兵书专论,后衍生为军事智慧的代称,并扩展至器物领域。其文化内涵在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中均有丰富体现。

别人正在浏览...

暗查败度鹁鸠不抵曹衣出水澄浊车转持身充诎绸子牀上叠牀醋户大钱大物厎告诋切第一洞虚东征咄喏高梯寒栗栗黑神恒语鹤饮后唐幻士混磞蹇涩缄绳戢翮挤拢窘然九逵开初克暴口锋括春琅珰梁栋料力了事环戾虫遴汰柳黛六夷旅泛皮钱铺头口秋骨囚解霜溪书帙松笼填还天横停云落月土伯文胜无骨字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