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书袠 ”。书卷的外套。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二人每假食於路,剥树皮编以为书帙,以盛天下良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上犊车蓬軬,及糊屏风书袠,令不生虫。”
(2).泛指书籍。 宋 苏辙 《南窗》诗:“西斋书帙乱,南窗初日升。” 明 李贽 《与焦漪园》:“偶开书帙欲以散闷,而奇字奥义,无从问卜,反增闷耳。” 清 龚自珍 《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五:“回首外家书帙散,大儒门祚古难躋。”
“书帙”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本义
指古代书籍的外包装或书套。古人用布帛、树皮等材料制作书帙,用于包裹书卷以防止损坏。例如晋代文献《拾遗记》记载“剥树皮编以为书帙”,北魏《齐民要术》也提到用书帙防虫()。
引申义
后逐渐演变为对书籍的泛称。宋代苏辙的诗句“西斋书帙乱”及明代李贽的《与焦漪园》均用“书帙”代指书籍整体()。结合“卷帙浩繁”(形容书籍繁多)中的“帙”字,可进一步理解“帙”作为量词或装帧术语的历史用法()。
小知识
“帙”原指包裹书卷的织物,后衍生为书籍的计量单位,如“一帙”即一套书。该词常见于古籍,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
《书帙》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它包含了"书"和"帙"两个字。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的详细解释:
《书帙》的意思是书籍和册子的意思,指的是供书写或阅读的带封面的纸质物品。
在汉字的字典中,"书帙"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言"和"巾",它们分别代表了"言语"和"头巾"的意思。总共包含了13个笔画。
《书帙》一词源自于古代汉字的发展演变,它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有多种不同的写法。而在繁体字中,《书帙》的写法为「書帙」。
在古代,"书帙"的写法有些不同于现在的形式。例如,在汉代的字典《说文解字》中,它的写法为「書帙」。这种古代的写法也可以在一些古籍中发现。
以下是使用《书帙》的例句:
和《书帙》相关的组词包括:书盒、书柜、书册等。近义词有书籍、书本、册子等。反义词可以是纯数字、*********等。
嗷咷碧卢笔宣不皇车航彻听弛狱搊扇黜幽陟明大房带孝单鹄寡凫东西步镀锌铁发售風逸干碍高效能锅底钱行夥狡兔三穴劲猛九云锣卷首觉元劣弟灵峻楼道禄廪旅伴卖口满脸生花免疫学内仪巧手气冲斗牛切状青莎嘁嘁测测帬帽人生在勤三圭搔首踟蹰珊瑚设身处地十翼庶工淑媛损绌逃脱特指天闲颓坼无动为大汙薉无消说乌照降伏小试谢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