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末的意思、肤末的详细解释
肤末的解释
指肤浅的见解或事物的次要部分。 明 张纶 《林泉随笔》:“世之博洽君子,不以肤末於学,而遽云云见嗤,改而正诸,则幸也。” 清 曾国藩 《与朱仲我书》:“因来函陈义颇坚,輙復贡其肤末,以相质证,唯希雅鉴。”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尔雅》者,释《诗》《书》之书,所释又《诗》《书》之肤末,乃使之与《诗》《书》抗,是尸祝舆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也。”
词语分解
- 肤的解释 肤 (膚) ū 肉体表面的皮:皮肤。肌肤。切肤之痛。体无完肤。 表面的,浅薄的:肤浅。肤泛。 大:“薄伐猃狁,以奏肤公”(“肤公”即“大功”)。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 末的解释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后,终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穷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业。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
网络扩展解释
“肤末”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形容见解或事物的浅层、次要部分,具体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1.指肤浅的见解
- 该词常用来表示对学问或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例如:
- 明代张纶在《林泉随笔》中提到,希望博学的君子不要因肤浅的见解而被嘲笑,并加以修正。
- 清代曾国藩在书信中也用“肤末”自谦,表示自己的观点不够深刻。
2.指事物的次要部分
- 清代龚自珍在《六经正名》中批评《尔雅》仅解释《诗经》《尚书》的细枝末节,却与经典并列,如同“尸祝舆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此处“肤末”强调内容的非核心地位。
补充说明
- 词源与用法:该词多见于明清文献,现代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见解浅薄或内容次要)。
- 网络释义:部分现代资料将其归纳为“肤浅的见解或次要部分”,但需注意权威性存疑。
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专业古籍数据库进一步验证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肤末(fū mò)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首组成。"肤"部意为皮肤,"末"部表示末梢或末端。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分别是 "⺣" 和 "9"。个人对于这个词的来源并不确定,但根据字义可以推测其指的是皮肤的最末梢或最末端的部分。
在繁体字中,肤末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肤末的形态和现代汉字相似,只是有些笔画的书写顺序有所不同。例如,"肤"部在古代的写法中,首先要写上半边的横笔,然后才写下半边的竖笔。而在现代汉字中,先写下半边的竖笔,再写上半边的横笔。"末"的古代写法中,下方的竖笔要比现代写法更长一些。
例句:他擦拭肤末时小心翼翼,怕划伤皮肤。
与肤末相关的组词包括:皮肤、肤浅、肤色、肤质等。
与肤末近义的词有:末梢、末尾、顶端等。
与肤末反义的词有:根部、起点、首位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