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末的意思、膚末的詳細解釋
膚末的解釋
指膚淺的見解或事物的次要部分。 明 張綸 《林泉隨筆》:“世之博洽君子,不以膚末於學,而遽雲雲見嗤,改而正諸,則幸也。” 清 曾國藩 《與朱仲我書》:“因來函陳義頗堅,輙復貢其膚末,以相質證,唯希雅鑒。” 清 龔自珍 《六經正名》:“《爾雅》者,釋《詩》《書》之書,所釋又《詩》《書》之膚末,乃使之與《詩》《書》抗,是屍祝輿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也。”
詞語分解
- 膚的解釋 膚 (膚) ū 肉體表面的皮:皮膚。肌膚。切膚之痛。體無完膚。 表面的,淺薄的:膚淺。膚泛。 大:“薄伐猃狁,以奏膚公”(“膚公”即“大功”)。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末的解釋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後,終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窮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業。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傳統戲劇角色名,一
網絡擴展解釋
“膚末”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形容見解或事物的淺層、次要部分,具體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1.指膚淺的見解
- 該詞常用來表示對學問或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停留在表面。例如:
- 明代張綸在《林泉隨筆》中提到,希望博學的君子不要因膚淺的見解而被嘲笑,并加以修正。
- 清代曾國藩在書信中也用“膚末”自謙,表示自己的觀點不夠深刻。
2.指事物的次要部分
- 清代龔自珍在《六經正名》中批評《爾雅》僅解釋《詩經》《尚書》的細枝末節,卻與經典并列,如同“屍祝輿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此處“膚末”強調内容的非核心地位。
補充說明
- 詞源與用法:該詞多見于明清文獻,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見解淺薄或内容次要)。
- 網絡釋義:部分現代資料将其歸納為“膚淺的見解或次要部分”,但需注意權威性存疑。
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籍數據庫進一步驗證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膚末(fū mò)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膚"部意為皮膚,"末"部表示末梢或末端。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 "⺣" 和 "9"。個人對于這個詞的來源并不确定,但根據字義可以推測其指的是皮膚的最末梢或最末端的部分。
在繁體字中,膚末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膚末的形态和現代漢字相似,隻是有些筆畫的書寫順序有所不同。例如,"膚"部在古代的寫法中,首先要寫上半邊的橫筆,然後才寫下半邊的豎筆。而在現代漢字中,先寫下半邊的豎筆,再寫上半邊的橫筆。"末"的古代寫法中,下方的豎筆要比現代寫法更長一些。
例句:他擦拭膚末時小心翼翼,怕劃傷皮膚。
與膚末相關的組詞包括:皮膚、膚淺、膚色、膚質等。
與膚末近義的詞有:末梢、末尾、頂端等。
與膚末反義的詞有:根部、起點、首位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