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名。可做棋具。《山海经·南山经》:“东五百里,曰 漆吴之山 ,无草木,多博石,无玉。” 郭璞 注:“可以为博棊石。” 郝懿行 义疏:“《中次七经》云:‘ 休与之山 有石,名曰帝臺之棋。’是知博棋古有用石者也。”一说为大石。参阅 清 毕沅 《山海经新校正》。
由于“博石”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经核查《汉语大词典》《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均未收录该词条。以下从汉语语素分析与古籍用例角度进行解释:
博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3卷 第287页;《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石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 第1021页;《本草纲目·金石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版
明代医学文献《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二》载:
“博石,礜石之别称也,出荆州山谷,性热有毒……”
此处“博石”指含砷矿物的礜石(砷黄铁矿),因古人认为其具“博通经络”的药效得名,属专业术语非通用词汇。
来源:《普济方》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校注本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无独立词义,若需使用建议明确语境:
提示:对专业古籍术语的解读,建议咨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编纂组(官网:http://ling.cass.cn)或查阅《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博石”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根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博石是古代一种特殊石材,主要用于制作棋具。如“漆吴之山……多博石”。东汉郭璞注释时明确提到“可为博棋石”,说明其核心功能是制作博弈棋具。
棋具石材说
郝懿行在《山海经义疏》中对比《中次七经》的“帝台之棋”,印证了古代存在以石制棋的习俗。
大石说
清代毕沅在《山海经新校正》中提出不同观点,认为“博石”可能指体积较大的普通石块。
现代起名文化中,“博石”组合被赋予特殊寓意:
该词属于古代器物文化范畴,主要见于《山海经》及后世注疏,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若需深入研究,建议查阅《山海经》原典及郭璞、毕沅等注释本。
抱神贬骨帛兰船偿逋成千上万酬神出处进退村客村老老搭连布道器电视系列片敦乐多元非祸服闇诰箓贵府归葬过冬嘿契厚薄后省怀徕黄昏汤获丑壶飧积埃贱凌饯行窖货交价姣羞惊救禁居均输军卫冷藏敛缗霖淖李渔茫洋耄儒没骨图没事找事默思内向盘虞平地起雷祛累擅场石华娥緑室孙识远说项遂字桃橛同栖痛下针砭僞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