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马称好的意思、司马称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马称好的解释

五代 李瀚 《蒙求》诗:“司马称好。” 徐子光 集注:“﹝ 后汉 司马徽 ﹞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 徽 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 徽 曰:卿言亦大好。”后因以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司马称好”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司马称好”用来形容那些为了避免冲突或得罪人,对任何事情都一味附和、不辨是非的人,尤其指缺乏判断力和原则性的“老好人”。其本质是贬义,强调对事理不明、是非不分的态度。


二、用法解析

  1. 适用场景:

    • 批评无原则附和他人意见的行为,例如:“他从不发表真实看法,对提议一律‘司马称好’。”
    • 形容缺乏独立判断的人,例如:“面对争议,他只会‘司马称好’,显得毫无主见。”
  2. 语法功能:
    多作宾语或定语,如“司马称好的态度”“沦为司马称好之人”。


三、典故出处

成语源自东汉名士司马徽的故事(见于五代李瀚《蒙求》诗及徐子光集注):


四、同类成语对比

与“明哲保身”“和稀泥”等词类似,但“司马称好”更侧重盲目附和,而“明哲保身”强调自我保护,“和稀泥”则指调和矛盾但结果消极。


该成语通过历史故事,生动揭示了缺乏原则的处世态度,常用于提醒人们需明辨是非,避免盲目妥协。如需了解完整典故细节,可参考古籍《蒙求》及相关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司马称好

《司马称好》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意思是以司马迁为标准评判好坏。

拆分部首和笔画:司(口部)马(马部)称(禾部)好(女部)。其中,司部由一笔构成,马部由二笔构成,称部由四笔构成,好部由八笔构成。

繁体字:《司馬稱好》。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的写法为《司馬稱好》,其中的稱字采用了「禾」的形状,早期的写法为象形字,形状上更接近禾字。

例句:他的画画水平被公认为是《司马称好》。

组词: 司马迁、称道、好评、好坏。

近义词:口碑鼎沸、好评如潮、赞不绝口。

反义词:谈虎色变、诟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