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富教的意思、富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富教的解释

《论语·子路》:“ 冉有 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后以“富教”指富民和教民。谓使人民富裕,并加以教育。 南朝 宋 谢灵运 《种桑诗》:“常佩知方诫,愧微富教益。”《陈书·世祖纪》:“朕哀矜黔庶,念康弊俗,思俾阻饥,方存富教。”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边防》:“至东三省中, 吉林 五方杂处,风气偷弱,山中 金 匪不下十餘万,固宜设官分汛,力图富教,常以游兵驱剿,渐清 金 匪之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富教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文化概念,最早可追溯至《论语·子路》中“富之教之”的治国思想,指通过经济富足与教育教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社会安定与发展。该词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1. 经济与教育并重

    传统语境中,“富”指物质基础的丰裕,“教”强调伦理教化与知识传授。如清代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提出“富教相资”,认为民生改善与道德培育需并行,不可偏废。

  2. 动态的社会治理理念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通过发展经济为教育创造条件,同时以教育提升民众素质反哺经济发展”,强调两者的相互作用。例如《南齐书·崔祖思传》记载“聚人曰财,守财曰教”,进一步印证古代对这一理念的实践。

从构词法看,“富教”属并列式合成词,其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承载文化思想的特征。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与《辞源》均收录该词,并援引《论语》《汉书》等典籍作为释义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富教”是一个源自儒家思想的词语,主要含义是使人民富裕并加以教育,强调物质基础与精神教化并重的治国理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富教”出自《论语·子路》,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冉有的对话:

冉有问:“人口众多后,下一步该做什么?”
孔子答:“使他们富裕。”
冉有再问:“富裕之后呢?”
孔子答:“教育他们。”

因此,“富教”即“先富民,后教民”,主张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再通过教育提升道德与文化水平。


二、历史应用与延伸

  1. 儒家治国理念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需分两步:先满足物质需求(富之),再施行教化(教之)。这一思想成为儒家“仁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古代文献中的实践

    • 南朝谢灵运在《种桑诗》中以“愧微富教益”自省,体现士大夫对“富教”责任的重视。
    • 《陈书·世祖纪》记载帝王“方存富教”,将这一理念作为治国方针。

三、现代意义

“富教”思想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强调经济发展与教育、文化建设的平衡。例如:


“富教”是儒家倡导的治国策略,核心是“富民为本,教民为要”,体现了物质与精神双重关怀的治理智慧。

别人正在浏览...

宝藏秉鞭逞娇斗媚臭不可当醇源刺宋案错事帝则读爲二之日蛾贼风岚風起水涌附籍告天鸟贯连觚圜孤绩骨蒸海航合拱僵直建礼茧栗截镫留鞭矜高金银财宝夸奇懒几俚耳藜芦论策马鞍鞽眉耉名方幕游铅钝羌帖穷泽秋荣敺攘曲师宂贱乳糜晕沙鸥沈围失职收付双弓水霤输徒素材煻灰皖山围堰恶杀都来相习成风啸吒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