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宋案的意思、刺宋案的详细解释
刺宋案的解释
民国初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案件。1913年初,国6*民6*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6*民6*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发了“二次革命”。
词语分解
- 刺的解释 刺 ì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刺绣。刺伤。刺杀。 暗6*杀:刺客。被刺。行刺。 侦探,打听:刺探。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刺。讥刺。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刺。鱼刺。刺丛。 刺 ī 象声词:刺地滑了一跤。 笔画数:; 部首:刂;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刺宋案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刺宋案”是民国初年(1913年)由袁世凯主导的一起政治刺杀事件,指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的案件。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背景与起因
宋教仁作为国民党代理理事长,主张议会政治和民主专政,在1913年国会选举中带领国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计划以多数党组阁限制袁世凯权力。袁世凯为巩固专制统治,暗中策划清除政治对手。
2.事件经过
- 时间地点: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沪宁火车站检票口遭枪击,次日伤重不治。
- 嫌疑人:凶手武士英及幕后主使应桂馨被捕,两人与袁世凯亲信洪述祖、内阁总理赵秉钧有密切联络。
- 调查结果:证据指向袁世凯为最终主谋,其意图阻止国民党组阁。
3.结果与影响
- 二次革命:案件引发国民党与袁世凯决裂,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但南方各省缺乏统一行动,最终被北洋军镇压。
- 政治格局:革命失败后,袁世凯进一步集权,民国初年的民主尝试受挫,北洋系与革命党矛盾激化。
4.历史意义
此案暴露了民初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标志着议会政治在中国的失败,为后续袁世凯复辟帝制埋下伏笔。
如需进一步了解案件细节或二次革命始末,可参考来源网页(如对政治背景的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刺宋案》这个词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刺杀宋朝皇帝或与宋朝相关人物的案件。下面是对这个词的详细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刺(部首:刀,笔画:2)+宋(部首:宀,笔画:3)+案(部首:安,笔画:8)。
来源:《刺宋案》是指对宋朝的刺杀案件,这些案件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刺宋案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犯罪行为。
繁体:刺宋案(繁体:刺宋案)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写法中,刺宋案的字形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是意义相同。
例句:他的罪行重大,被定性为一起典型的刺宋案。
组词:暂无相关组词信息。
近义词:古代汉字中可能没有和刺宋案完全同义的词语,因为刺宋案是特指刺杀宋朝和相关人物的案件。
反义词:和刺宋案相对的概念是维护宋朝统治的案件。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