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孚号的意思、孚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孚号的解释

(1).《易·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 孔颖达 疏:“‘孚号有厉’者,号,号令也,行决之法,先须号令。夬,以刚决柔,施之於人,则是用明信之法而宣其号令。”后以指君王的号令或诏命。 宋 曾巩 《侍中制》:“肆朕纘极,寤寐雋良,果得异能,属之大任,用扬孚号,明諭在廷。” 宋 陆游 《谢赦表》:“臣适以守藩,恭闻孚号。虽与民欣戴,如瞻咫尺之天;然受命祷祈,实劳方寸之地。”

(2).呼吁。 清 顾炎武 《与人书》:“此皆上台秉公持正及大人君子孚号壮拯之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孚号是由"孚"与"号"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在《周易·夬卦》爻辞中载有"孚号有厉",唐代孔颖达注疏时解释为"以诚信号令天下"(《周易注疏》卷五)。

从单字训诂分析:

  1. 孚:《说文解字》释作"卵孚也",段玉裁注引申为"信验之谓孚",《尔雅·释诂》列为"信也",本义指禽鸟孵卵的精准周期,后引申为诚信、信验之意。
  2. 号:《说文》训为"呼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补充"号令者,集人而呼之也",既指发声召唤,也指颁布政令。

在古典文献中,孚号多用于描述政治领域的信用准则,《尚书·仲虺之诰》"克宽克仁,彰信兆民"即体现此意。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号令者,天子所以威臣民、孚远近之具也",更直接阐明其作为执政者建立公信力的行政手段。

需特别说明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见于研究古代政治哲学、经学注释的学术领域,《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307页仍收录此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孚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综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诚信与号召的结合
    “孚”指诚信、忠诚(如“深孚众望”),“号”指号召或声音。组合后形容个人品德值得信赖,常用于描述诚实守信的人或行为。
    示例:商业谈判中,若对方言行一致,可称其为“孚号之人”。

  2. 君王的号令或诏命
    源自《易经·夬卦》“扬于王庭,孚号有厉”,指君王通过明信之法颁布的权威号令。
    示例:宋代曾巩《侍中制》中“扬孚号”即指传达君主诏令。

二、使用场景与延伸

三、总结

“孚号”既可表达对个体的道德赞誉,也可指代权威的公共号令,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其核心均围绕“信”(信任、信用)展开,体现了汉语词汇的语境依赖性。

别人正在浏览...

鲌鲜扁表碧岑璧雍不可搀抢巢父琛币称家齿穉楚狂人春谜当胸道极倒文掉个儿洞贯鹅儿肠二陆肥吃肥喝凤表龙姿摓掖焚钱粮佛盘妇产科副贡生夫牌砆石改涂怪惑官职豪棍黑古隆咚疾痼井底之蛙竟至济增苦心人老蚕作茧羸乏漏电卖方马记猛丁默示泮汗溥浮硗聱轻货轻描淡写邛崃市亩霜苞水窦睡眼惺忪倏闪太帝天师符筒钓芜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