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号的意思、孚号的详细解释
孚号的解释
(1).《易·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 孔颖达 疏:“‘孚号有厉’者,号,号令也,行决之法,先须号令。夬,以刚决柔,施之於人,则是用明信之法而宣其号令。”后以指君王的号令或诏命。 宋 曾巩 《侍中制》:“肆朕纘极,寤寐雋良,果得异能,属之大任,用扬孚号,明諭在廷。” 宋 陆游 《谢赦表》:“臣适以守藩,恭闻孚号。虽与民欣戴,如瞻咫尺之天;然受命祷祈,实劳方寸之地。”
(2).呼吁。 清 顾炎武 《与人书》:“此皆上台秉公持正及大人君子孚号壮拯之力。”
词语分解
- 孚的解释 孚 ú 信用。 为人所信服:深孚众望。 笔画数:; 部首:子; 笔顺编号:
- 号的解释 号 (號) à 名称:国号。年号。字号。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别号(如“李白,字太白,号号青莲居士”)。 标志:记号。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号。号码。 扬言,宣称:号称(a.名义上是;b.
网络扩展解释
“孚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综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
-
诚信与号召的结合
“孚”指诚信、忠诚(如“深孚众望”),“号”指号召或声音。组合后形容个人品德值得信赖,常用于描述诚实守信的人或行为。
示例:商业谈判中,若对方言行一致,可称其为“孚号之人”。
-
君王的号令或诏命
源自《易经·夬卦》“扬于王庭,孚号有厉”,指君王通过明信之法颁布的权威号令。
示例:宋代曾巩《侍中制》中“扬孚号”即指传达君主诏令。
二、使用场景与延伸
- 个人层面:强调诚信品质,适用于评价道德修养。
- 政治层面:多用于古籍,指具有公信力的政令或呼吁(如清代顾炎武著作中的用法)。
三、总结
“孚号”既可表达对个体的道德赞誉,也可指代权威的公共号令,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其核心均围绕“信”(信任、信用)展开,体现了汉语词汇的语境依赖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孚号这个词的意思是指"相信和信任",它来源于古代汉语,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言”和“人”,言表示语言,人表示人的形象。根据笔画来计算,孚号有10个笔画。
在繁体字中,孚号的写法为“孚號”。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例如古代的写法中,“孚”字可能是由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的。另外,在正楷字中,“号”字的造型可能也与现代不同。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孚号这个词,例如:
1. 我对他的承诺充满了孚号,我相信他会兑现。
2. 他一直是我最孚号的朋友,我完全信任他。
一些与孚号相关的组词包括:信孚、信号。
而与孚号的近义词有:相信、信赖。
孚号的反义词可以是:猜疑、怀疑。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