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玩弄女人。 明 陈汝元 《红莲债》第一折:“到不如拈花弄柳,讨个燕侣鶯儔,管甚么碎骨粉身,撞着牛头马面。”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緑鬢仙郎,懒拈花弄柳,劝酒持觴,眉顰知有恨,何事苦相防?”
拈花弄柳
释义:
本义指轻拈花朵、摆弄柳枝,形容闲适嬉游之态;后多比喻男子轻浮地挑逗、戏弄女性,含贬义。
“拈”为用手指轻捏,《说文解字》释“拈,揶也”,指轻柔持物;“花”象征美好易逝之物。合用喻闲雅戏玩,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晚春闲居》中“拈花嗅蕊”即显雅趣。
“弄”含把玩、戏耍之意,“柳”在古诗词中常借指女子(如“柳腰”)。故“弄柳”暗含轻佻对待女性之意,如《金瓶梅词话》中“游手好闲,专一弄柳拈花”即用此贬义。
早期诗词中或显闲情逸致,如宋代晏几道《鹧鸪天》中“拈花弄蕊”描绘春游之乐。
明清小说中渐成贬义,特指浪荡行为。清代《红楼梦》十二回评语“拈花惹草,淫态毕露”即批判此态。
当代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贬义,指“轻浮调情”行为。
“拈花弄柳:比喻男子挑逗、勾引女子。”
李贺《少年乐》中“戏蝶拈花舞”尚存雅意,至明代《醒世恒言》卷三“拈花弄柳,伤风败俗”已转贬斥。
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2015),该词自元代起语义转向负面,与市井文学兴盛相关。
词语 | 语义侧重 | 情感色彩 |
---|---|---|
拈花弄柳 | 动作轻佻,戏弄女性 | 强烈贬义 |
招蜂引蝶 | 主动引诱,行为放荡 | 贬义 |
风流倜傥 | 洒脱不拘,中性或褒义 | 中性 |
参考文献
“拈花弄柳”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niān huā nòng liǔ,字面意思是“摘花摆弄柳枝”,实际比喻男性轻浮地玩弄女性,带有贬义色彩。
核心含义
该成语多用于形容男性对感情不专一、行为轻佻,以“花”“柳”代指女性,通过“拈”“弄”等动作体现随意、不尊重的态度。
出处与用法
最早见于元代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绿鬓仙郎,懒拈花弄柳,劝酒持觞。” 语法上常作谓语或宾语,多用于书面语境。
近义词与辨析
使用示例
如明代陈汝元《红莲债》中:“到不如拈花弄柳,讨个燕侣莺俦。” 现代多用于批评男性风流行为。
阿吉阿搂拔树削迹便益别抱琵琶薄雾不官才艺産的揣较穿腹从此翠鸟丹霞浆导产盗金法像覆疏改聘告匿苟且因循诡诙好名喉极花边鬼头鹄箭渐不可长蕉叶白加热极打屦及剑及郡君俊郎开兆克获老僧敹彻灵筹六等瘻管纶省禄赏毛豆节懋扬蓦驳暖霭怒张平坡穷愁潦倒髯鼎升遐赡通生设什么意思酸懒探绎讨抄无佗险隘硝化袭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