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拯的意思、哀拯的详细解释
哀拯的解释
怜恤而拯救。《三国志·吴志·周鲂传》:“乞降春天之润,哀拯其急,不復猜疑,絶其委命。”
词语分解
- 哀的解释 哀 ā 悲痛:悲哀。哀求。哀叹。哀鸣。哀思。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哀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 悼念:哀悼。默哀。 旧时称死去母亲:哀子(.母丧而父存;
- 拯的解释 拯 ě 援救,救助:拯救。拯饥。拯弊(救正弊病)。拯民于水火之中。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哀拯”是由“哀”与“拯”构成的复合词,属于文言词汇,多见于古代文献。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哀”指对他人遭遇的深切怜悯,“拯”意为救助、援救,二者组合后,整体含义为“怀着悲悯之心施以救助”,常用于描述对苦难者的同情与实际行动的救济行为。例如《后汉书·列女传》中“哀拯困乏,施而不倦”一句,即体现了对贫弱群体的持续性救助态度。
该词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被标注为“书面语”,强调其庄重色彩,多用于正式文书或文学作品中,如明清时期的赈灾奏章常出现“哀拯灾黎”等表述。现代汉语中虽已不常见,但在研究古代社会救济制度或历史文献时仍具有特定语义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哀拯”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是怜恤而拯救,常指在同情他人困境的同时施以救助。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哀:意为悲伤、怜悯,表达对他人苦难的深切同情()。
- 拯:指救助、拯救,强调实际行动上的援救()。
- 组合含义:将情感上的怜悯与实际的救助行为结合,体现“因哀而拯”的仁爱之心()。
2.出处与典籍引用
- 最早见于《三国志·吴志·周鲂传》:“乞降春天之润,哀拯其急,不復猜疑,絶其委命。”此处通过比喻“春天的润泽”,恳请对方怜悯并拯救危急()。
3.结构分析与延伸
- 情感与行动的统一:既包含对他人不幸的悲伤(哀),也包含主动施救的行为(拯),体现了传统儒家“仁”的思想()。
- 近义词延伸:如“哀矜”(怜悯)、“拯济”(救助),但“哀拯”更强调情感与行动的双重性。
4.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描述对弱势群体、灾民或困境中人的救助,例如:“哀拯孤寡”表达对孤寡者的同情与帮扶()。
5.示例参考
- 《三国志》原句可译为:“恳请施以如春雨般的恩泽,怜悯并拯救我们的危急,不再猜疑,使我们得以托付性命。”()
如需进一步查阅典籍原文或相关分析,可参考《三国志》注释或汉语词典(如汉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花骆八角茴香扳罾宝运卑恭筚门圭窦比武诚忠丢眼色渡工独竖一帜耳套法办发车风阵府公福征改正瓜期孩咍鹤卵横拖倒拽货挑子进扑玑璿剧坛拘辖开园空首布夔卨靓装立木南门流行隆波鸾钗脔卷鹿皮帽卖空虚梅瓜眉厖齿鲵末茶逆濞逆祀贫嫠裒多增寡谱叙囚奴奇希却非冠沙路上溯守心丝绦四王甜丝丝通商望尘靡及芜蒌亭弦诵胁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