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商的意思、通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商的解释

[(of nations)have trade relations] [国家或地区之间] 建立或存在贸易关系

详细解释

(1).互易商货。《左传·闵公二年》:“务财训农,通商惠工。” 孔颖达 疏:“通商贩之路,令货利往来也。”《国语·晋语四》:“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北史·袁翻传》:“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宋史·食货志下三》:“凡通商州军,在 京西 者为南盐,在 陕西 者为西盐,若禁盐地则为东盐。”

(2).多指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 ********* 《革命军人不可想升官发财》:“通商是做甚么事呢?就是把 中国 的土货运出去卖,把他们的洋货运进来卖。”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通商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通商"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为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基于协议开展的贸易往来活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国与国之间进行商业贸易",强调通过官方协定建立商业关系的行为属性。从词源学分析,"通"取贯通、往来之意,"商"指商业活动,二字组合最早见于《尚书·周书》中关于边境互市的记载。

《辞海》(第七版)补充说明该词特指"主权国家在平等基础上互设贸易机构",包含货物交易、货币结算、关税协定等系统性经济合作。历史语境中,"通商"常与"互市""榷场"等古代贸易形式关联,如唐代设立的交州互市监,明代隆庆年间解除海禁后的月港通商。

现代应用层面,《中国大百科全书》指出通商已发展为包含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合作的综合经济交流体系,典型实例如《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当代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相关术语包括"通商口岸""通商条约",均指向制度化的国际贸易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通商”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定义与核心含义

通商指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贸易往来,建立商品交换关系。其核心是通过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合作,既包含古代互市行为,也涵盖现代国际贸易。


历史发展与文献依据

  1. 古代起源

    • 最早见于《左传·闵公二年》:“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指通过商品流通促进手工业与农业发展。
    • 《国语·晋语四》提到“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强调简化贸易关卡以促进经济。
  2. 近代演变

    • 孙中山在论述中明确通商为“将中国土货运出,洋货运入”的贸易行为,体现近代中外贸易特征。

现代应用与扩展


近义词与语境示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通商的历史案例或政策,可参考《宋史·食货志》等文献,或查阅国际贸易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榜责备耕备説北牖草房谗妾痴騃赤韨赤砂大阅點鬢冬日飞兔风道负困赶得及光素蛊尾欢聚姜黄较竞家破人亡金鸡柱计枢肯正苦劳烂酱厉高乱乎梅干名倾一时谋财害命乃尔懦词怪说鹏鹍平头奴铍针抢摐起馆启扃如醉初醒扇影十二街识照守危孰湖素襟索绝蹚将誻誻晚磬违禁香葱祥麟衔痛县邑销神流志笑悦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