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拯的意思、哀拯的詳細解釋
哀拯的解釋
憐恤而拯救。《三國志·吳志·周鲂傳》:“乞降春天之潤,哀拯其急,不復猜疑,絶其委命。”
詞語分解
- 哀的解釋 哀 ā 悲痛:悲哀。哀求。哀歎。哀鳴。哀思。哀鴻遍野(“哀鴻”,哀鳴的大雁;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哀豔(詩文凄測動人而華麗)。 悼念:哀悼。默哀。 舊時稱死去母親:哀子(.母喪而父存;
- 拯的解釋 拯 ě 援救,救助:拯救。拯饑。拯弊(救正弊病)。拯民于水火之中。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哀拯”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是憐恤而拯救,常指在同情他人困境的同時施以救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哀:意為悲傷、憐憫,表達對他人苦難的深切同情()。
- 拯:指救助、拯救,強調實際行動上的援救()。
- 組合含義:将情感上的憐憫與實際的救助行為結合,體現“因哀而拯”的仁愛之心()。
2.出處與典籍引用
- 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周鲂傳》:“乞降春天之潤,哀拯其急,不復猜疑,絶其委命。”此處通過比喻“春天的潤澤”,懇請對方憐憫并拯救危急()。
3.結構分析與延伸
- 情感與行動的統一:既包含對他人不幸的悲傷(哀),也包含主動施救的行為(拯),體現了傳統儒家“仁”的思想()。
- 近義詞延伸:如“哀矜”(憐憫)、“拯濟”(救助),但“哀拯”更強調情感與行動的雙重性。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描述對弱勢群體、災民或困境中人的救助,例如:“哀拯孤寡”表達對孤寡者的同情與幫扶()。
5.示例參考
- 《三國志》原句可譯為:“懇請施以如春雨般的恩澤,憐憫并拯救我們的危急,不再猜疑,使我們得以托付性命。”()
如需進一步查閱典籍原文或相關分析,可參考《三國志》注釋或漢語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哀拯的意思
哀拯(āi zhěng)是一個漢語詞組,意思是悲傷的挽救或慈悲的救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哀拯這個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哀的部首是口,拯的部首是手。哀的筆畫數為7,拯的筆畫數為9。
來源
哀拯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它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中,用于描述人們對于悲傷和救助的感受和行為。
繁體
哀拯的繁體字為「悲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哀拯」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哀」可能以「衣」+「口」的組合形式作為字形的一種寫法,而「拯」可能以「手」+「丞」的組合形式作為字形的一種寫法。
例句
1. 在災難面前,他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以哀拯那些受災的人們。
2. 她整夜難以入眠,心中充滿了對失去家人的哀拯。
組詞
同情、悲傷、救助、拯救。
近義詞
悔恨、同情。
反義詞
無動于衷、冷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