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樗栎的意思、樗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樗栎的解释

(1).《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又《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后因以“樗櫟”喻才能低下。 唐 欧阳詹 《寓兴》诗:“桃李有奇质,樗櫟无妙姿。”

(2).用为自谦之辞。 宋 苏轼 《和穆父新凉》:“常恐樗櫟身,坐缠冠盖蔓。”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闻鸡起舞》:“下官樗櫟之才,岂足为元帅副。”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自慙樗櫟,仰託蔦萝,良所深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樗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ū lì,其含义与文化内涵主要源自《庄子》中的典故。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本义
    指两种树木:樗(臭椿)和栎(橡树/柞树)。古人认为这两种树木质地不佳,难以成材:

    • 樗:落叶乔木,木材轻软易裂,不适合制作家具或建筑。
    • 栎:部分品种木质坚硬但纹理粗糙,古代工匠认为其“不中绳墨”(不符合标准)。
  2. 引申义
    比喻才能平庸、无用之人,或用作自谦之辞,表示自己能力不足。


二、典故与出处


三、用法与示例

  1. 贬义用法
    直接形容他人才能低下(需注意语境,避免冒犯)。

    例:欧阳詹《寓兴》诗:“桃李有奇质,樗栎无妙姿。”

  2. 自谦用法
    古代文人常用以自谦,如成语“樗栎庸材”。

    例:杨炯《显川县令李公墓志铭》:“炯樗栎庸材,瓶筲小器。”


四、注意

如需进一步探讨,可查阅《庄子》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樗栎(chū lì)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语的简要介绍。 一、拆分部首和笔画: 樗栎由木(木字旁)和履(彳字旁)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3画。 二、来源: 樗栎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大东》一诗中“樗栎中实,朔雀其羽”,这里的樗栎指的是一种树木。 三、繁体: 樗栎的繁体字为櫸櫟。 四、古时汉字写法: 樗栎在古时汉字写法中的变体较多,其中樗字有樰、黜、雛等多种写法,栎字也有栗、剌、利等多种写法。 五、例句: 1. 这座园林中种植了许多樗栎树,给人一种宁静美丽的感觉。 2. 樗栎的木质坚硬,适合用来制作家具。 六、组词: 樗栎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组成新词,例如樗栎林、樗栎木、樗栎树等。 七、近义词: 樗栎的近义词有槐树、苏树等。 八、反义词: 樗栎的反义词没有固定的对应词汇。 希望以上对《樗栎》的解释能帮到你!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将乐意继续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拔置辨敏唱好逞芳称号迟疑不定蹲蹲存谕黨堅勢盛冻闭短款塠塠杜里符识浮游生物絯蔽功夫茶锅驼机河朔侯牧俭府讲钞交唱焦尾劲歌空陇彍骑拉家常僚从辽陇梨膏陵居龙褂挛格毛蓬蓬美玉无瑕名实儾软拿糖罄山采木秦客穹帐惹动人丹删节本输出松明炬肃如韬藉鶗鴂潼溶同垣涂数桅樯文什吴起无心先秦先行官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