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飞鱼服的意思、飞鱼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飞鱼服的解释

绣有飞鱼花样的显贵官服。《明史·舆服志三》:“十六年,羣臣朝於驻蹕所,兵部尚书 张瓚 服蟒,帝怒,諭阁臣 夏言 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 言 对曰:‘ 瓚 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飞鱼服是明代官服体系中具有特殊纹样标识的礼仪性服饰,其名称源自服饰上织绣的"飞鱼"图案。该纹样主体为龙首、鱼身、双翼的虚构神兽,属明代赐服制度中的第二等级,位列蟒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四大纹样体系。

从形制特征来看,飞鱼服采用交领右衽的深衣制式,衣袖宽大并缀有收口,面料多选用织金锦或妆花罗,胸背及两肩处装饰有直径约40厘米的圆形飞鱼补子。据《明史·舆服志》记载,飞鱼纹"两角,五爪,龙首,鱼身,四翼,腹鳍为火焰状",这种融合多种生物特征的纹样设计,体现了明代织造工艺对神话意象的具象化表达。

其历史沿革可分为三个时期:洪武年间初定为锦衣卫高级军官礼仪服饰,正统年间扩展至三品以上文官,嘉靖时期因滥赏过度导致规制松弛。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指出,飞鱼纹的演变实际反映了明代官僚体系对蟒纹的等级化改造,通过弱化龙形特征来维护皇权服饰的独特性。

文化内涵方面,飞鱼服承载着多重象征意义:鱼身寓意"鱼跃龙门"的仕途期盼,双翼象征"扶摇直上"的官运亨通,火焰纹则暗含"驱邪避祸"的护身功能。故宫博物院藏《出警入跸图》中可见锦衣卫着飞鱼服扈从的实景描绘,印证了其在皇家仪仗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语境中,飞鱼服作为明代服饰文化的代表性符号,频繁出现于博物馆展览(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常设明代服饰展)、影视剧作(《绣春刀》系列电影)及汉服复原实践中。2023年国家文物局启动的"大明衣冠"数字复原项目,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完整再现了飞鱼服的织造工艺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

飞鱼服是明代一种特殊的官服制度,其核心特征与使用规范如下:

一、定义与纹样特征

飞鱼服并非单一款式服装,而是以飞鱼纹为标志的系列服饰统称。其纹样特点为:

二、使用规范

  1. 使用群体:主要为锦衣卫、大内太监在祭祀(朝日、夕月)、农耕典礼(耕耤)、祭祀牺牲(视牲)等重要仪式穿着()。
  2. 赐服制度:需皇帝特赐方可穿着,明初仅限二品以上官员,后放宽至功臣。如正德年间曾赐兵部尚书飞鱼服,因纹似蟒服引发争议()。
  3. 材质工艺:采用云锦妆花工艺,包括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绢等高级织物,配饰绣春刀()。

三、常见误解辨析

四、等级象征意义

在服饰体系中,飞鱼服作为皇权恩宠的象征,其等级排序为: $$ text{蟒服} > text{飞鱼服} > text{斗牛服} > text{麒麟服} $$ 该制度通过纹样差异严格区分官员等级,如飞鱼服肩部鱼鳞数量、颜色均有明确规定()。

更多完整信息可参考《明史·舆服志》及云锦织造相关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跋弗倒便附别疏不可多得不死草昌懋蚩吻褡膊蝶戏定乱谛语斗绝一隅豆卢顿朽肥塉黼蔀黻纪负魁广寒仙子浩旷豪贤火礮僭言捷蹀谨盗酒博士酒铺九天采访郡号具圃宽科老母凉观良师益友漏策买闲钱民灵喏喏辟聘顷畮秋老虎全苗三素伤生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奢竞申贺赊头守卫夙契檀君套间填格铁耙外分泌文光果吴邓下笔千言闲澹枭凶小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