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汉 吴汉 、 邓禹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 吴 邓 之盛功, 王 钟 之素业……僉曰伊人,是以处无懦色。” 胡之骥 汇注:“ 吴汉 、 邓禹 佐 光武 ,起 南阳 ,以成中兴之主。”
(2). 汉 吴王 濞 和 邓通 的并称。《史记·平準书》:“故 吴 ,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 邓通 ,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 吴 邓 氏钱布天下。”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 文帝 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吴王 擅鄣海泽, 邓通 专西山, 山 东奸猾咸聚 吴国 , 秦 雍 汉 蜀 因 邓 氏, 吴 邓 钱布天下。”
“吴邓”是一个具有多重历史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东汉开国功臣:吴汉与邓禹
两人均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要将领,辅佐其建立东汉王朝。吴汉以军事才能著称,邓禹则擅长谋略,被合称“吴邓”以表彰其功绩。南朝江淹在《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中曾引用此典,强调他们的功业(见、5)。
西汉富豪代表:吴王刘濞与邓通
吴王刘濞(汉初诸侯王)以铸钱、冶铁积累巨额财富,邓通(汉文帝宠臣)因垄断铸钱权富甲一方,两人被并称“吴邓”,象征财富与权势。《史记·平准书》记载“吴邓钱布天下”,反映其经济影响力。
部分词典(如)提到“吴邓”可形容人的能力或性格突出,但此用法较少见,可能源于对历史人物特质的引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史记》等原始文献,或查阅专业历史词典。
吴邓是一个名词,用于形容人们对权威或者高手的尊敬和仰慕之情。它取自于两个姓氏“吴”和“邓”,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吴国和邓国的英勇和智慧。
吴邓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大”,分别代表了声音和大小。吴邓的总笔画数为13,其中“吴”的笔画数为6,而“邓”的笔画数为7。
吴邓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左传》中,用以形容当时吴国和邓国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后来,这个词开始被用来形容任何值得尊敬和敬慕的人。
吴邓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吳鄧」,字体更加复杂,笔画的变化也略有不同,但意义和拼音发音相同。
在古代,吴邓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汉字的演变和变化,现代字体中的某些角度或者笔画可能与古代写法有所偏差。
1. 他是目前音乐界的吴邓,无人能及。
2. 这位诗人被誉为当代文学界的吴邓。
吴邓没有组词的习惯用法,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名词。
吴邓的近义词包括:英雄、名宿、大家、权威。
吴邓的反义词包括:平凡、普通、无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