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閒淡 ”。亦作“闲澹”。亦作“闲淡”。1.闲静淡泊。《三国志·魏志·阮瑀传》“ 瑀 子 籍 ”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魏晋世语》:“ 浑 以閒澹寡欲,知名京邑。”《北史·王晞传》:“性闲澹寡欲,虽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 五代 齐己 《喜得自牧上人书》诗:“身依閒淡中销日,髮向清凉处落刀。”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性閒澹,不鋭仕进。”
(2).指诗的风格安闲恬淡。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子美 笔力豪雋,以超迈横絶为奇; 圣俞 覃思精微,以深远閒淡为意。”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岑参 在 西安 幕府,诗云:‘那知故园月,也到 铁关 西。’ 韦应物 作郡时,亦有诗云:‘寧知故园月,今夕在西楼。’语意悉同,而豪迈閒澹之趣,居然自异。”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盛 唐 诸诗人中, 韦 ( 韦应物 )却是唯一的闲淡诗人。”
(3).犹清闲。《宋书·孔觊传》:“侍中 蔡兴宗 谓人曰:‘选曹要重,常侍闲淡,改之以名而不以实,虽主意欲为轻重,人心岂可变邪!’”
(4).幽雅清淡。 前蜀 韦庄 《听赵秀才弹琴》诗:“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 宋 张先 《行香子》词:“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 清 纳兰性德 《杏花》诗之三:“吹罢江梅纔几日,一枝閒淡又斜暉。”
“闲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展开,具体解释如下:
总结来看,“闲澹”既可形容人物性情、生活状态,也可指文学风格或审美意境,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可参考《六一诗话》《中国通史》等来源。
闲澹(xián dàn)是一个汉字词语,包含两个部首,分别是门(mén)和氵(shuǐ),总计7个笔画。它是由“閒”(xián)和“澹”(dàn)两个独立的汉字组合而成。
“闲澹”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相对较少,可以追溯到《庄子·秋水》一篇。这个词形容人心境宁静、安逸无忧,放松自如,享受宁静和安逸的状态。
繁体字“閒澹”与简体字“闲澹”拼音相同,字义也相同,只是书写形式略有差异。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可能略有不同。根据《说文解字》和其他古代字典,字形有细微变化。例如,“闲”在古代常以 “閒”表示,“澹”则可能以“㳃”或“澹”表述,但义项相同。
1. 他过着闲澹的生活,每天都很悠闲。
2. 在这个山间小屋里,我感受到了闲澹宁静的生活。
闲逸、闲散、澹然、澹澹、闲暇
安逸、宁静、静谧
忙碌、繁忙、紧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