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垂虹桥的意思、垂虹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垂虹桥的解释

在 江苏 吴江县 东。本名 利往桥 ,因上有 垂虹亭 ,故名。桥有七十二洞, 宋 庆历 八年建。俗名 长桥 。参阅《嘉庆一统志·苏州府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垂虹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与文化意象的复合名词,其释义需结合实体建筑与文学象征双重角度:


一、汉语词典释义

垂虹桥

读音:chuí hóng qiáo

本义:

指形如垂落虹霓的拱桥,特指以高拱、长身著称的石桥,因桥身曲线似天上虹霓垂落水面而得名。

引申义:

  1. 历史专称:江苏吴江松陵镇曾有一座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的垂虹桥,原名利往桥,因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得名,为江南名桥(《汉语大词典》)。
  2. 文学意象:古典诗词中常以“垂虹”喻桥,象征壮美、离别或超然意境。如姜夔《过垂虹》:“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二、文化内涵解析

  1. 建筑特征

    垂虹桥以多孔联拱著称,如吴江垂虹桥鼎盛时达85孔,桥身如长虹卧波,体现宋代石拱桥技术巅峰(《中国桥梁史纲》)。

  2. 符号象征

    • 诗意载体:文人借“垂虹”抒写羁旅情怀,如刘过《沁园春》载“解佩春潇酒,题诗水垂虹”。
    • 地理标志:吴江垂虹桥为运河要冲,曾列“吴江八景”,《吴江县志》称其“三起三伏,蜿蜒如龙”。
  3. **现代遗存

    原桥大部湮没,现残存遗址为江苏省文保单位,桥头“垂虹断桥”石刻仍见证历史(吴江区人民政府资料)。


三、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垂虹桥”词条释为“江苏吴江县东门外长桥……桥身如垂虹”。
  2. 《中国桥梁史纲》(项海帆著):详载吴江垂虹桥营造技艺与历史地位。
  3. 《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解析姜夔词中垂虹意象。
  4. 《吴江县志》(清乾隆版):收录垂虹桥营建史料。
  5. 吴江区文保档案:垂虹桥遗址考古报告及保护记录。

四、地名延伸

今苏州市吴江区存“垂虹路”“垂虹景区”,地名源自古桥文化记忆(《中国地名志·江苏卷》)。

垂虹桥作为实体建筑虽已残缺,但其名承载的“虹桥烟雨”意象,仍是中国江南文化的精神地标。

网络扩展解释

垂虹桥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一座历史名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建筑特色。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垂虹桥本名利往桥,因桥中央建有垂虹亭而得名,俗称长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最初为木结构,后经多次重建,元代改为石桥,全长约500米,设72孔,曾是江南地区最长的联拱石桥。

二、历史沿革

  1. 初建与重建
    北宋时为解决松江渡口交通问题,由知县李问等人募资建造木桥。元代泰定二年(1325年)改建为石桥,采用白石砌筑,形成“三起三伏”的独特造型。
  2. 损毁与现状
    该桥曾多次毁于战乱和自然灾害,1967年彻底坍毁,现仅存东西两段残迹,被称为“垂虹断桥”。

三、建筑特色

四、文化意义

垂虹桥曾是文人墨客的吟咏对象,如宋代吴文英词作《十二郎·垂虹桥》描绘其景色,明代沈周、文徵明等书画家亦为其创作诗画。此外,桥名“垂虹”取自“长若垂虹”的形态特征,成为吴江的文化象征之一。

五、补充说明

需注意,“垂虹桥”在部分语境中也被用作成语,比喻深厚友谊(如),但此用法较少见,主流含义仍指实体桥梁。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参考苏州市地方志等权威来源(如、5、7、9)。

别人正在浏览...

鼻嘎儿嬖媚避僧婢使璧羽苍霞澄峻川口大理岩打中伙钿针鼎路门鼎姓顿消颿风飞鈎峰巅伏热副余阁楼关门棺木卦爻韩凭花水校样脊梁际留九仙刻察路过鸣鸢酿饭判若黑白烹龙煮凤迁虏敲冰纸嘁嘁测测弃堂帐毬状元攘灾人德戎寄三公子扫拂洒沃剩菜残羹摄盛诗客首陀罗税法顺熟诵絃通掌外货暡靉显立小都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