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胆,勇敢。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华阳洞小儿化为龙》:“﹝ 吴绰 ﹞见儿化作龙形,一手握三珠填左耳中。 绰 素刚胆,以药斧斸之,落左耳,而三珠已失所在。”
“刚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刚胆(拼音:gāng dǎn)指大胆、勇敢,强调性格刚强且富有胆识。该词由“刚”(坚强、果决)与“胆”(勇气、胆量)组合而成,形容人遇事不惧、行事果断的品质。
最早见于唐代柳宗元《龙城录·华阳洞小儿化为龙》的典故:吴绰见小儿化为龙形,仍以药斧斩其耳,文中称其“素刚胆”,体现其无畏性格。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文学或历史类文本中。如需更多例句或书法作品示例,可参考相关词典或古籍。
刚胆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它结合了“刚”和“胆”两个字,表示一个人坚强勇敢的品质。
刚胆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刂”(dāo),表示刀,右边的部首是“月”(yuè),表示肉。它共有10个笔画。
刚胆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诗经》中。其中有一篇名为《硕鼠》的诗,其中有句“无则我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人心胆怯,就会退缩不前。后来人们将“刚”和“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刚胆”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坚毅果敢的品质。
在繁体字中,刚胆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籍记载,刚胆的古时候写法是“剛膽”,其中的“剛”表示刚强坚定,“膽”表示胆量勇气。
1. 他的刚胆使他在困境中不轻易退缩。
2. 只有具备刚胆的人才能迎接挑战。
刚毅、刚正、胆大、胆识
刚强、勇敢、勇于
胆怯、软弱、畏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