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度的意思、断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度的解释

砍伐判分树木。语本《诗·鲁颂·閟宫》:“ 徂来 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 马瑞辰 通释:“度者,剫之省借。《説文》:‘剫,判也。’《广雅》:‘剫,分也。’……是剫与断义近,故《诗》以断,度并举。” 唐 柳宗元 《晋问》:“ 晋 之北山有异材,梓匠工师之为宫室求大木者,天下皆归焉……断度收罗,捎危颠,芟繁柯,乘水潦之波,以入于 河 而流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断度(duàn dù)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单字本义及古汉语用法分析。《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释义为“裁断度量”,指通过判断与衡量做出决策。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义溯源

    “断”本义为截断、裁决,《说文解字》释“断,截也”,引申为决断、判定;“度”指计量、标准,《玉篇》注“度,尺曰度”,二者结合形成“通过衡量作出裁决”的核心义。此说见于《古代汉语词典》对复合词构词法的分析。

  2. 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如《宋史·职官志》载“断度刑狱,必循旧章”,指依据律例裁断案件;明代《大学衍义补》中“断度事机,不可轻忽”,强调决策需审慎考量。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逐渐被“判断”“裁决”等同义词替代。

  3. 语义关联

    与“断度”近义的词汇包括“裁量”“权衡”,均含决策前综合考量的过程,但“断度”更侧重最终判定行为。反义词可对应“犹豫”“踌躇”等表迟疑不决的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断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需结合文献来源具体分析:

一、基本释义与来源

  1. 本义解析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鲁颂·閟宫》中的“是断是度”,指砍伐并分割树木。其中“度”通“剫”(duó),意为“剖分”,与“断”连用表示对木材的加工处理。例如唐代柳宗元《晋问》中描述伐木场景时提到“断度收罗”,即指砍伐、分割木材的过程。

  2. 构词分析

    • 断:本义为截断,引申为断绝、判断等;
    • 度:此处为“剫”的假借字,表“剖分”,而非常见的“计量”含义。

二、现代语境中的可能引申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表示“彻底断绝关系或联系”,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引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使用建议

建议需要深入考证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诗经》注疏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伯俞不世之业垂宪大谒者动力学飞灾分镜佛书岗位高度角告近故阯横死眼鸿术黄干黑廋悔闷恢谑僵燥鉴毛辨色交识胶滞驾辕嫉妬羁检祭韭金刚老儿当警卡饥歉疾俗酒局急装鞚鞍恐骇练熟灵脂麦酒蒙颂纳赂纽绊炮打灯儿千金买骨轻平秦隶秦赘日坛声律舐犊矢死不二蔬菜水虞讼堂遂初岁荒挞胫天假其年痛处通式沱茶五军贤贤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