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大的志向。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是以不务邈志清遐,而多循情寸阴,故君子之道鲜焉。” 唐 武则天 《唐大飨拜洛乐章·咸和》:“肃礼恭禋载展,翘襟邈志逾殷。”
“邈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释:
基本释义
指远大的志向,常用于形容超越世俗、高远宏大的抱负。其中“邈”本义为遥远、超越(),与“志”结合后引申为志向高远。
出处与例证
用法与语境
该词属书面雅语,多用于古文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现代汉语较少使用。其内涵强调志向的超越性,如“邈志清遐”指志向高洁而远离俗世。
延伸解析
“邈”在古汉语中还可表示轻视(如《孟子》中“说大人则邈之”)或超越(如“邈古”指超越古人),但“邈志”一词仅保留“远大”这一层含义()。
如需查阅具体古籍原文或更详细注释,可参考《明佛论》《全唐诗》等文献来源。
邈志(miǎo zhì),拆分部首为“⺶”和“心”,总共有12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
在繁体字中,邈志的写法为“邈志”。在古代,邈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邈志的繁体写法示例:邈志。
邈志的意思为志向高远、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以下是关于邈志的一些例句:
1. 他年轻时怀揣着邈志,一直努力学习,现在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2. 这个社会需要人们秉承着邈志,为实现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邈志可以与其他字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
1. 邈远(miǎo yuǎn):意为遥远,形容距离十分远。
2. 志向(zhì xiàng):意为理想和抱负。
3. 志士(zhì shì):意为有远大抱负和高尚品德的人。
一些与邈志相反或相近的词语包括:
1. 俗志(sú zhì):意为俗世的追求和志向。
2. 达志(dá zhì):意为追求功名,有成就欲望。
总之,邈志是一个形容志向远大、理想高远的词语,它代表着人们追求成功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