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邈志的意思、邈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邈志的解释

远大的志向。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是以不务邈志清遐,而多循情寸阴,故君子之道鲜焉。” 唐 武则天 《唐大飨拜洛乐章·咸和》:“肃礼恭禋载展,翘襟邈志逾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邈志(miǎo zhì)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邈”和“志”两个语素构成,属于较为典雅的书面用语,常见于古代文献或现代文学创作中。其核心含义可拆解如下:

一、语素解析

  1. 邈(miǎo)
    • 本义指遥远(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如《楚辞·远游》中“神邈邈兮四海”。
    • 引申为超越、高远,形容境界或志向的宏大,如《说文解字》释“邈”为“远也”,段玉裁注“凡远之称”。
  2. 志(zhì)
    • 本义指心意、志向,如《论语》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可表记录、铭记,如《庄子》中“志怪者也”。

二、整体释义

“邈志”指高远超迈的志向或理想,强调目标远大、超越世俗。其内涵包含两层:

三、用法与语境

  1. 文学修辞:多用于赞颂人物抱负,如“怀邈志而孤往”(《陶渊明集注》)。
  2. 历史评述:史书或评论中形容先贤抱负,如“孔明邈志,匡复汉室”。
  3. 现代延伸:偶见于学术或政论文章,喻指前瞻性战略或理想,如“科技强国的邈志”。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释“邈”为“远”,引《楚辞》例证;释“志”为“心意所向”。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明确“邈志”为“远大志向”,引明清文献用例。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详析“邈”的形义源流。

参考文献来源(按引用顺序):

  1. 国学网《楚辞·远游》原文库
  2. 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影印本
  3.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论语》数据库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庄子》研究文库
  5. 古籍在线《历代名贤确论》检索系统
  6. 《三国志》研究文献索引(中华书局)
  7. 现代汉语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8.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汉典网)
  9.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电子资源库

网络扩展解释

“邈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远大的志向,常用于形容超越世俗、高远宏大的抱负。其中“邈”本义为遥远、超越(),与“志”结合后引申为志向高远。

  2. 出处与例证

    •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中提到“不务邈志清遐”,表明邈志与超脱尘世的理想相关()。
    • 唐代武则天的《唐大飨拜洛乐章·咸和》中“翘襟邈志逾殷”,通过礼仪场景体现对宏伟志向的追求()。
  3. 用法与语境
    该词属书面雅语,多用于古文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现代汉语较少使用。其内涵强调志向的超越性,如“邈志清遐”指志向高洁而远离俗世。

  4. 延伸解析
    “邈”在古汉语中还可表示轻视(如《孟子》中“说大人则邈之”)或超越(如“邈古”指超越古人),但“邈志”一词仅保留“远大”这一层含义()。

如需查阅具体古籍原文或更详细注释,可参考《明佛论》《全唐诗》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恳瘢痆抱法处势本图别辨弊方毕聚丙殿超前消费道里递换对口快板儿遁化遁世沸乱风徽负怙刚切公仇诡略鹘臭蛔虫徽嫿火光冲天虎头燕额浅浅家弱齎米惊哀精卫填海极且月救水浚决矿穴苦衷朗日联婚另文梅黄雨明刀逆谏挈瓶七夕针啓用瞿摩帝羣黎伤嗟饍饮剩女申款水淬斯事体大琐类贪騃炭坑潭陁填填贴防屯壁文东武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