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的意思、奉使的详细解释
奉使的解释
奉命出使。《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奉使则 张騫 、 苏武 。” 唐 张鷟 《游仙窟》:“僕从 汧陇 ,奉使 河源 。”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 秀水 钱籜石 侍郎,奉使祭告 尧 陵。”
词语分解
- 奉的解释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举杯祝酒)。奉献。奉祀。奉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
- 使的解释 使 ǐ 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 让,令,叫:迫使。 假若:假使。即使。 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奉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奉命出使,既可指代奉命执行外交任务的官员,也可直接表示这一行为本身。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词义
“奉使”指接受朝廷或上级命令,代表国家或机构出使他国或地区。例如《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提到“奉使则张骞、苏武”,即张骞、苏武因出使西域和匈奴而闻名。
-
词性
- 动词:表示“奉命出使”的行为,如唐代张鷟《游仙窟》中“奉使河源”。
- 名词:指代使者本身,如清代钱谦益描述袁可立之子“登车奉使”。
二、历史用例与延伸
- 古代外交:历代王朝常派遣“奉使”处理外交事务,如汉代张骞通西域、苏武持节匈奴等。
- 礼仪职能:清代官员钱籜石曾“奉使祭告尧陵”,说明该词也用于祭祀等礼仪性任务。
三、近义词与用法
- 近义词:使者、使节、使臣。
- 用法示例:
-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李陵《答苏武书》),形容出使时间漫长。
- 现代语境中可扩展为“奉使西欧”“学使”等表述。
四、总结
“奉使”强调官方使命的权威性,常见于历史文献,现代多用于学术或特定语境。其含义与“外交使节”相近,但更突出“奉命行事”的官方性质。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人物或事件,可参考《史记》《后汉书》等史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奉使(fèng shǐ)一词意思是接受命令或派遣,执行任务。它的部首是奉(fèng)和使(shǐ),其中奉的笔画数为8,使的笔画数为8。奉字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王朝时期,表示恭敬、尊敬之意。在繁体字中,奉使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奉使的字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奉使前去代表公司出席会议。
2. 他奉使去外地调查犯罪情况。
3. 这位大使奉使前往争取两国的友好关系。
一些与奉使相关的组词包括奉命、奉行、奉献等。近义词包括履行、执行、执掌等;反义词包括放任、不顾、忽视等。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谤帖报刘一丈书拨铺菜户朝寒插条敕印次述翠云道规叠金黄地中杜陵布衣鄂被二昆繁说废锢浮沈官僚规重矩叠海隝豪雨讧侮画箠花季黄埔军官学校驩哗画象护身龙靳道径截积日累岁抉搜苛责快当老羸恧恧配衬讫尽伞檐沙蓬生禀沈潜深知设主师德士气説方便斯德哥尔摩桐棺投钩驮鸟外地人尪老宛媚违常稳平无穷尽鲜苞小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