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诚竭节的意思、尽诚竭节的详细解释
尽诚竭节的解释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词语分解
- 尽的解释 尽 (盡) ì 完毕:用尽。说不尽。取之不尽。 达到极端:尽头。山穷水尽。尽情。自尽( * )。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尽心。尽力。尽瘁。尽职。尽忠。尽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都,全:尽然。尽是白的。尽
- 竭节的解释 尽忠;坚持操守。 汉 王逸 《九思·逢尤》:“念灵闺兮隩重深,愿竭节兮隔无由。” 三国 魏 曹操 《陈损益表》:“顾恩念责,亦臣竭节投命之秋也。”《新唐书·程异传》:“能厉己竭节,悉矫革征利旧弊
网络扩展解释
“尽诚竭节”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ìn chéng jié jié,其核心含义是竭尽全部的忠诚和气节,通常用来形容人忠心耿耿、坚守道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诚:指忠诚;节:指气节、义节。
- 整体含义:竭尽自己所有的忠诚与节义,强调毫无保留地奉献于国家、事业或信仰。
2. 出处与典故
- 该成语最早见于《魏书》,在描述夏侯尚时提到:“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
- 另一相近表述“竭诚尽节”则出自《隋书·游元传》,用于赞扬忠贞之士。
3. 近义词与变体
- 近义表达:
- 尽节竭诚
- 尽忠竭力
- 竭忠尽节
(这些变体均强调忠诚与气节的极致展现,细微差异在于用词顺序或侧重不同)
4. 应用场景
- 历史语境:多用于形容古代忠臣义士,如《魏书》中的夏侯尚、《隋书》中的游元等。
- 现代用法:可用于表彰对国家、组织或理想高度忠诚的人,例如:“他尽诚竭节地为公司奉献一生。”
5. 补充说明
- 该成语与“竭诚尽节”(jié chéng jìn jié)含义相近,但后者更侧重“竭尽忠诚”的过程,而“尽诚竭节”强调“忠诚与气节的双重展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例句,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在线词典)的释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尽诚竭节
尽诚竭节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的词语,意思是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是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时,完全放下私心利己之念,以诚心诚意、极尽所能去做到极为细致、周到,毫不吝啬自己的努力和奉献。
拆分部首和笔画
尽诚竭节的拆分部首为尸、言、立,其中尸为尸旁,言为讠旁,立为立旁。其笔画为11画,其中尸为6画,言为2画,立为3画。
来源
尽诚竭节作为一个词组,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了人们要在做事情的时候尽职尽责,以最虔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家庭和社会责任。
繁体
尽诚竭节的繁体字为儘誠竭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尽诚竭节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异,但基本上仍然是以尸、言、立等部首和笔画组合而成。
例句
他在工作中尽诚竭节,从不马虎对待。
组词
尽心竭力、竭尽全力、诚心诚意
近义词
倾心投入、全力以赴、卖力
反义词
敷衍塞责、草率从事、敷衍了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