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奉使的意思、奉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奉使的解釋

奉命出使。《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奉使則 張騫 、 蘇武 。” 唐 張鷟 《遊仙窟》:“僕從 汧隴 ,奉使 河源 。”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 秀水 錢籜石 侍郎,奉使祭告 堯 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奉使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奉”和“使”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奉命出使,即接受朝廷或君主的命令擔任使節,執行外交或特定任務。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奉(fèng)
    • 本義為“恭敬地承受”,引申為“接受(命令)”“承擔(職責)”。
    • 《說文解字》:“奉,承也。”強調恭敬承接使命的态度。
  2. 使(shǐ)
    • 指“派遣”“出使”,或指“受命執行任務的人”(即使者)。
    • 《古代漢語詞典》釋“使”為“奉命辦事”。

二、詞義解析

奉使的整體含義為:

受命擔任使節,代表國家或君主出使他國,完成外交、宣诏、交涉等任務。

其用法強調以下特點:

例句佐證:


三、相關概念辨析


四、曆史語境中的角色

奉使者在古代政治中承擔關鍵職能:

  1. 外交斡旋:如張骞奉使西域(《史記·大宛列傳》;
  2. 文化傳播:如鑒真奉使東渡日本傳播佛教;
  3. 軍事聯絡:如縱橫家奉使遊說列國。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奉”“使”詞條釋義。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第2版,“使”字釋義。
  3.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卷八十一《廉頗蔺相如列傳》。
  4.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傳》。

網絡擴展解釋

“奉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奉命出使,既可指代奉命執行外交任務的官員,也可直接表示這一行為本身。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詞義
    “奉使”指接受朝廷或上級命令,代表國家或機構出使他國或地區。例如《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提到“奉使則張骞、蘇武”,即張骞、蘇武因出使西域和匈奴而聞名。

  2. 詞性

    • 動詞:表示“奉命出使”的行為,如唐代張鷟《遊仙窟》中“奉使河源”。
    • 名詞:指代使者本身,如清代錢謙益描述袁可立之子“登車奉使”。

二、曆史用例與延伸

三、近義詞與用法

四、總結

“奉使”強調官方使命的權威性,常見于曆史文獻,現代多用于學術或特定語境。其含義與“外交使節”相近,但更突出“奉命行事”的官方性質。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人物或事件,可參考《史記》《後漢書》等史籍。

别人正在浏覽...

豻獄呗偈頒赉悲憐杯中醁崩決擯兌蔔食不驗察觀拆牆腳常論喘呼蹉敗大誅钿金豆稭灰放任放縱不羁法日風鎬官壽咕嘟河督簧鼓話緒賈販檢讨驕節階礎藉莫驚風怒濤糾衆阃令藍灰色磊荦禮章詈訾籠莺馬毛蝟磔募兵制撓敗腦樁子盤螭樸渾去失讪侮術羹宋潛虛邃嚴袒括跳石停水頭底土僧惟利是趨無厘頭閑疊孝義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