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着的意思、白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着的解释

亦作“ 白箸 ”。1.显明。《汉书·冯奉世传》:“威功白著,为世使表。” 颜师古 注:“白著谓显明也。”

(2).正税以外横取于民的苛税。《新唐书·刘晏传》:“初,州县取富人督漕輓,谓之‘船头’;主邮递,谓之‘捉驛’;税外横取,谓之‘白著’。” 唐 高亭 《讥元载》诗:“上元官吏务剥削, 江 淮 之人皆白著。”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租庸使 元载 以 吴 越 虽兵荒后,民产犹给,乃辟召豪吏分宰列邑以重敛之……其科率之列,不约户品之上下,但家有粟帛者,则以人徒围袭,如擒捕寇盗,然后薄録其产而中分之,甚者十 * ,时人谓之白箸。言其厚敛无名,其所箸者,皆公然明白,无所嫌避。” 元 陈世隆 《北轩笔记》:“受者非惠,与者如弃,谓之白著。”

(3). 宋 代官府向商铺买物,应付的价款往往短缺甚至拖赖,谓之“白著”。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和买、白著、折帛、折变,再倍而取,累其所入,开闢以来未之有也。”《续文献通考·市籴一》:“至是臣僚言:今官可以官价买物,行铺以时值计之,计不得二三。重以迁延岁月而不偿,胥卒并缘为姦,积日既久,类成白著。”

(4).谓酒喝得痛快。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世人谓酒酣为白箸。”

亦作“ 白箸 ”。指不占户籍的流民。 清 黄生 《义府》卷下:“按白著,谓流民不占户籍,别於土著者,故谓之白著。此举本以搜括逃亡逋负为名,虽著籍不欠租者,亦指为逃亡而取之。故谓此等人户为白著,以掩其掊克之迹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白着”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历史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各来源的详细解释:

  1. 显明、显著
    指事物或功绩明显、突出。例如《汉书·冯奉世传》中“威功白著”即强调功绩显赫。

  2. 苛税名目
    特指唐代至宋代正税外的横征暴敛。如《新唐书》提到“税外横取谓之白著”,元代文献进一步解释为“厚敛无名”的苛税。

  3. 官府拖欠款项
    宋代官府向商户采购物资时,常拖欠或少付应付费用,这种行为被称为“白着”。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记载了此类现象。

  4. 饮酒尽兴(较少见)
    清代黄生《义府》提及“白着”可形容饮酒痛快,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5. 现代引申义(需谨慎考据)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无成果的持续状态”,如“白着形容无所事事”,但该释义缺乏广泛历史文献支持,可能为后起引申。

注意:不同历史文献中,“白着”也写作“白箸”,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建议查阅《汉书》《新唐书》等原始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汉典)以获取更精准的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着(bái zhe)一词的意思是指表面没有盖上物品或没有着色。白着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部首分别是白(bái)和⺬,其中⺬为多余的部分。它的笔画数为6画。 白着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在繁体字中,白着的写法为「百着」。在古代汉字书写时,「百」是一个表示“白色”的字,而「着」则表示“著落”。随着时间的推移,「百着」逐渐简化为了「白着」的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白着」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根据古代文献和碑铭上的考证,可以知道一些具体的写法。但由于我是智能助手,并无法直接展示图片或书写文字,因此无法将古代的汉字写法直接呈现给您。不过,您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更多古代汉字写法的细节。 以下是关于「白着」的一些例句: 1. 桌子上白着一张纸。 2. 山顶上白着一层积雪。 3. 墙上白着一道裂痕。 与「白着」相关的词汇还有: 1. 组词:蓝白着、花白着、红白着 2. 近义词:露出、显现、敞开 3. 反义词:遮住、盖上、涂色 希望这些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其他话题有兴趣,请继续提问哦!

别人正在浏览...

把断包笼步景蚕娘惭幸驰结传统词类传信鸟出尘不染村程得宜钓徒雕掞鼎趾敦煌石室翻席飞来峰更正鬼戎函索烘晕黄白降敕羁跼机埳缉拏近履孔殷狂獒扩张郎台老着脸连明达夜潦溢立义卖赋男儿两膝有黄金牛录章京菩提树樯橹前汉然顶扰劫软设设散旦上仁山羊胡子声列绳文水底纳瓜水来土掩私宰恬然望尘踠跧违悖莴苣无相干下气怡色下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