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缄;封束。角,缄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事感》:“吏知 李公 ( 李彦佐 )精诚已达,乃沉钩索之(指詔书),一钓而出,封角如旧,惟篆印微湿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僧依其言至 鹿头关 , 定忠 出一书,封角付僧。”
封角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核心含义与延伸用法两类,以下依据权威辞书进行解释:
指传统纸质信封的粘合部位,常位于信封背面或侧边,用于密封信件内容。该处多设计为三角形或舌状 flap,涂抹胶水后折叠粘合,防止信件在传递过程中被拆阅。
示例:
“书信写毕,需将信纸折叠放入信封,以浆糊粘牢封角。”
建筑术语
指墙体转角处的加固结构,常见于夯土建筑或砖石砌体。通过特殊砌筑方式(如丁砖交错)或附加构件(如石条、木柱)强化转角稳定性,抵御外力冲击。
出处:《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印章文化
“封角章”指盖于文件边缘或骑缝处的印章,用于验证文件完整性(如契约、官方文书),防止篡改或替换内页。印章跨越纸张接缝,形成半章痕迹,拼合方可验真。
出处:《中国印学辞典》(上海书画出版社)
参见:
“封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封角(fēng jiǎo)指封缄、封束,即用特定方式密封文书或物品。其中“角”在此处意为“缄束”,与“封”共同构成闭合、密封的动作。
有少数资料(如)将“封角”解释为“被封为官员或获荣誉”,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引申义或误传,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场景。如需使用,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白衣酒贝甲搏逐插艾楚璧隋珍催趱倒捻子调簧低鬟东兵斐炳飞磴胳膊肘宫储宫锦故衣豪伟贺屯红楼梦家丞骥齿节哭禁仗开光明廉称理短隆邈龙抬头赂权闾部妈咪满谷满坑闷若米糒木鲸挠挑撚眉女床片帮千里切似穷措大赇托人烟稀少三语掾审办伸缩性覗察条流通胀頽基万分蜗旋五峰先生呜噜狝艾衔志效贞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