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兵的意思、东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兵的解释

指 清 在 明 末攻入关内的军队。 清 初人讳言 清 兵,故称。 清 顾炎武 《拽梯郎君祠记》:“余过 昌黎 ,其东门有 拽梯郎君祠 ,云:方东兵之入 遵化 ,薄京师,下 永平 而攻 昌黎 也,俘掠人民以万计,驱使之如牛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兵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来自东方的军队,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军事行动或地理方位。以下是权威词典与文献中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字面构成

    “东”表方位(东方),“兵”指军队、士卒,合称即“东方的军队”。

    例证:《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东方的军队”。

  2. 历史语境特指

    在东汉至魏晋文献中,“东兵”常指中原政权东部辖区的驻军,或自东向西征伐的部队。如《后汉书·耿弇传》载:“(耿弇)率东兵迎战,大破敌军”,此处“东兵”即指耿弇统领的东方驻军。


二、典故与用例


三、词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东兵”已非常用词,但仍在研究古代战争史、文献训诂时出现。其含义始终围绕方位性军事部署,未衍生其他引申义。


权威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5卷,页321。
  2. 《后汉书·耿弇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4. 《全唐诗》卷28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网络扩展解释

“东兵”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清朝在明末攻入关内的军队。清初文人因避讳直接称“清兵”,故以“东兵”代指。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1. 避讳文化:清初汉人学者(如顾炎武)在著作中为避政治风险,用“东兵”隐晦指代清军,反映当时民族矛盾与文字避忌现象。
  2. 文献例证:
    • 顾炎武《拽梯郎君祠记》记载:“方东兵之入遵化,薄京师,下永平而攻昌黎也……”(描述清军进攻路线)。
    • 历史小说或文献中,如“江东兵少,岂会未有布置”,亦可见其作为地域性军队的代称。

三、注意事项

四、扩展参考

若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拽梯郎君祠记》原文或清初避讳文化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版纳本纪垂帷出门人次货胆气叨贴刁怪东睃西望恫疑断坏凡臣方侯蚡鼠该详归真反朴国子祭酒还麦还味竹覈勘扈冶减产骄代嚼啮捷慑金字经九玄旷误凌阴络漠免费逆法女儿葛排次桥道七国清都绛阙轻亚崎倾襦褏三车射器诗称水师瞬华属念丝来线去死信袒帻推恕涂汙王府违意文梁窝脓包悟入武勇小还徙锢郗家庭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