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羹的意思、大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羹的解释

不和五味的肉汁。《礼记·乐记》:“大饗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 郑玄 注:“大羹,肉湆,不调以盐菜。”《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唐 郑薰 《赠巩畴》诗:“淡薄贵无味, 羊斟 惭大羹。” 明 李东阳 《土室》诗:“大羹及元酒,此味久已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羹(dà gēng)是古代祭祀礼仪中的重要祭品,指未经调味的纯肉汤汁。其词源可追溯至先秦典籍,《礼记·礼器》记载"大羹不和",郑玄注"大羹,肉湆,不调以盐菜",指仅用清水煮制肉汁,保留食材本味以表虔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大"为"太"之通假,强调其作为最高规格祭品的地位。

该词承载三重文化意涵:其一象征周礼的质朴本质,《左传·桓公二年》以"大羹不致"喻礼制核心;其二体现"尚质"的祭祀哲学,据《仪礼·特性馈食礼》载,大羹须用陶器盛放,杜绝华美装饰;其三衍生出文学意象,陆机《文赋》以"阙大羹之遗味"比喻文章的质朴之美。

现代汉语中,"大羹"主要作为历史文化术语,见于《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3卷第203页,学术研究多聚焦其礼制内涵,如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考其与"铏羹"的仪轨区别。

网络扩展解释

“大羹”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大羹”最初指不加任何调味的肉汁,常见于祭祀或礼仪场合。例如《礼记·乐记》记载:“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意为祭祀时用原味肉汁以保留质朴之意。

2.历史背景与象征意义

3.现代引申义

随着语言演变,“大羹”也可形容事物丰富多样或丰盛充实。例如:“博物馆的藏品大羹,令人目不暇接”。此用法更接近现代口语化表达。

4.结构与语言特点

5.例句参考

“大羹”本义为古代祭祀用的无味肉汁,后衍生出“丰盛”或“质朴”的抽象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指代。

别人正在浏览...

榜箠跋山涉水笨脚兽科扁表变动不居冰雕蝉匷创论出征磁锋得辛地络独断讹悮俘级符録付排格五关鄽冠带鬼宿渡河坏木回流混舆豭豚掎裳连襼阶础街门扇赍排涓涓抗丁髡釱枯闲雷峰亮工陵威犛靬理中黾俯蜜饼怒谴偏振劬懃睿谋三年早知道纔此申宫时宪首本舒启松寮贪荣昙无天监抏弊万官柙匮闲管小鸟溪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