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羹的意思、大羹的详细解释
大羹的解释
不和五味的肉汁。《礼记·乐记》:“大饗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 郑玄 注:“大羹,肉湆,不调以盐菜。”《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唐 郑薰 《赠巩畴》诗:“淡薄贵无味, 羊斟 惭大羹。” 明 李东阳 《土室》诗:“大羹及元酒,此味久已识。”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羹的解释 羹 ē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羹汤。肉羹。鸡蛋羹。 笔画数:; 部首:羊;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大羹”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大羹”最初指不加任何调味的肉汁,常见于祭祀或礼仪场合。例如《礼记·乐记》记载:“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意为祭祀时用原味肉汁以保留质朴之意。
2.历史背景与象征意义
- 古代礼仪:在周代,“大羹”用于祭祀祖先,体现节俭和庄重。《左传·桓公二年》提到“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说明其与简朴的礼仪传统相关。
- 哲学引申:部分文献(如)认为,“大羹”的自然本味象征“无为而治”的境界,与治国、修身等理念关联。
3.现代引申义
随着语言演变,“大羹”也可形容事物丰富多样或丰盛充实。例如:“博物馆的藏品大羹,令人目不暇接”。此用法更接近现代口语化表达。
4.结构与语言特点
- 词源:由“大”(质朴、庄重)和“羹”(肉汁)组成,强调原始风味。
- 英文释义:直译为“unseasoned meat broth”(无调味的肉汤),对应其本义。
5.例句参考
- 古文:“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左传》)
- 现代:“他的藏书堪称大羹,涵盖古今中外。”(引申用法)
“大羹”本义为古代祭祀用的无味肉汁,后衍生出“丰盛”或“质朴”的抽象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指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羹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一种由肉、鱼、蔬菜等多种食材煮成的浓汤或汤菜。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大字旁,右边是羔字旁。它的总笔画数为12笔。大羹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诗经·王风·出车》中。在繁体字中,大羹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在大体上差异不大。以下是一个关于大羹的例句:今天家里做了一大锅美味的大羹。与大羹相关的组词有:羹汤、鸡羹、蟹黄羹等。类似于大羹意思的近义词有:羹匙、羹匙羹、羹盛酒浆等。而与大羹意思相反的反义词,目前没有常用的特定词语。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