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冒着寒冷。《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冬歌二》:“涂涩无人行,冒寒往相觅。” 唐 耿湋 《早朝》诗:“冒寒人语少,乘月烛来稀。” 宋 梅尧臣 《送子华》诗:“冒寒跃马来,且言行有期。”
(2).着凉,受寒。 清 褚人穫 《坚瓠五集·蓝尾酒》:“嫗自外挈酒壶至曰:‘以君冒寒,且进一杯。’” 苏曼殊 《碎簪记》:“ 庄湜 面色顿白,身颤如冒寒。”
“冒寒”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指主动在寒冷环境中行动或劳作。例如:
指因外界寒冷导致身体不适。例如:
“冒寒”既可表示主动承受寒冷(如古诗中的场景),也可表示被动受凉(如文献中的疾病描述)。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更多例句可参考汉典、古诗集等来源。
“冒寒”是一个常用的词语,表示在寒冷的天气中感到冷。
“冒寒”的拆分部首是冫和寸,其中冫是冰的意思,寸表示寒冷。它的总笔画数是12划。
“冒寒”一词源自古代,最早见于《论语》中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冒一时之寒,只求能长久。”意思是士人应该具有远大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在面临困难时不退缩,甘于吃苦。后来,这个词逐渐扩展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在寒冷的环境下坚持工作或活动。
“冒寒”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冒寒」。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包括“冒寒”这个词。古代写法中,寒字的上部分用冰偏旁,下部分用三点水,表示冰寒的感觉。冒字则是用目字旁,表示照顾和应对的意思。
1. 冬天虽然很冷,但是我还是冒寒去晨跑。
2. 在这个雪儿纷飞的季节,勇敢的送餐员冒寒送餐给每一位顾客。
3. 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出门,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冒寒完成训练。
冒雨、冒险、冒充、冒犯、寒冷、寒风
受寒、遭寒、冻寒、寒冷
受暖、享受温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