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篇赋。 唐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 宋 叶适 《寄题钟秀才咏归堂》诗:“五兵铸就杀气动,却写三赋祥光流。”
(2). 唐 代租、庸、调称“三赋”。 明 张九韶 《群书拾唾·文武制度》:“ 唐 三赋:租,有田则有租,租出米穀;庸,有身则有庸,庸出绢;调,有户则有调,调出繒纊布麻。”
“三赋”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指三篇赋文,常见于古代文学领域。例如:
指租、庸、调三种赋税制度,属于唐代经济政策的核心:
部分资料提到“三赋”可能指赋、议、辞三种文体,但此说法较少见且未见于权威文献,需谨慎参考。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或历史背景进一步区分词义。
三赋(sān fù)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三”和“赋”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字的部首是“一”字,共有三笔;
“赋”字的部首是“贝”字,共有十二笔。
来源:
“三赋”一词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诗,称为《三赋》。这首诗通过赋予小鹿三种不同的描述,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观察力。
繁体:
在繁体字中,“三赋”保留了相同的意思和写法,只是字形稍有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其中“三”字的写法略有变化,与现代字形有所区别,但仍然容易辨识;“赋”字的写法在古代也有几种变体。
例句:
1. 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一诗中,写道:“庭户无人花自落,暗香浮动月黄昏。此时有赋复三岁,当年无一是相存。”
2. 古代文人常以“三赋”形容诗歌的赋予力和描写能力。
组词:
1. 赋予
2. 赋诗
3. 赋性
4. 赋闲
近义词:
1. 赋词
2. 赋曲
3. 赋乐
反义词:
1. “三”字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2. “赋”字的反义词可以是“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