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钱缗的意思、钱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钱缗的解释

(1).穿钱的绳子。《新唐书·滕王元婴传》:“帝尝赐诸王綵五百。以 元婴 及 蒋王 贪黷,但下书曰:‘ 滕叔 、 蒋弟 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緡。’” 明 杨慎 《升庵诗话·滕王》:“及迁 洪州 都督,以贪闻。 高宗 给麻二车,助为钱緡。”

(2).借指金钱。 宋 韩琦 《答章望之秘校惠诗求古瓦砚》诗:“巧工近岁知众寳,杂以假伪窥钱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钱缗(qián mí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一、本义与形制

指成串的铜钱。古代铜钱中间有方孔,便于用绳索串联成固定数量(如一千文为一贯),这种穿钱的绳子称为“缗”,故“钱缗”合称代指串起来的货币。例如《说文解字》释“缗”为“钓鱼也”,后引申为贯钱之索。

二、货币单位与计税功能

在唐宋时期,“钱缗”演变为重要的财政计量单位:

  1. 货币单位:一缗即一贯钱,合一千文,常用于统计赋税、交易数额(如《宋史·食货志》载“岁收钱缗千万计”)。
  2. 计税基准:政府以“钱缗”为课税对象,如唐代的“除陌钱”、宋代的“经总制钱”,均按交易钱缗数征收杂税。

三、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1. 经济记载:

    《旧唐书·刘晏传》提及“每岁运钱缗数十万”,反映唐代漕运货币的规模。

  2. 法律文书:

    宋代《庆元条法事类》规定“典卖田宅,每贯收税钱三十文”,其中“贯”即钱缗单位。

四、文化延伸含义

“钱缗”在文学中常象征财富积累,如苏轼《策别》中“较固钱缗之利”,批判商人垄断市场;亦见于成语“日费千金”,原指军费开支以千缗计。

参见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钱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qián mín,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穿钱的绳子
    古代用绳子串联铜钱以便携带或计数,如《新唐书》中记载唐高宗赐麻绳助滕王制作“钱缗”。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此含义。

  2. 借指金钱或财富
    由穿钱绳的本义引申为对货币、钱财的泛称,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提到“助为钱緡”即指金钱。


二、用法与例句


三、相关词语


四、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多见于古籍或文史研究。如需更完整的诗句或典故,可参考古籍原文或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卦霸国跛踬卜洛长叹朝衫尘毂雠校传报辞行电饭锅动笔掇拾章句饵糕防抑割有鼓架部瀚海鸿稀鳞絶黄草昏擦剌混混沄沄见财起意奖旗检迹鸡碑几桌糠豆不赡空水浪子回头览见里通外国六庚日娄娄履虚末契你敦旁行盘嶔破货泼命清臞穷壮求学羣行剩馥残膏税目鼠啮肠死不悔改司鼎私视隋圜素烟铁豸卫鼎文昌省无儤瞎啾啾显举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