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厘的意思、分厘的詳細解釋
分厘的解釋
亦作“ 分厘 ”。1.劃分整理。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 慶曆 四年, 賈魏公 建議修《唐書》,始令在館學士人供《唐書》外故事二件。積纍既多,乃請 曾魯公 掌侍郎 唐卿 分釐,附於本傳。” 宋 蘇轍 《論吏額不便二事劄子》:“臣既詳定,即依先降指揮,取逐司已行兩月生事分定七等,因其分釐,以立人數。” 宋 葉適 《長溪修學記》:“縣初設學不置糧,士雖居,不能食也。先令 黃君 龜朋 ,自出新意,分釐收拾良苦,然後始得食。”
(2).一分一厘。形容數量很少。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解給》:“分釐皆關國帑。” 清 梁章鉅 《浪迹叢談·雄黃酒》:“其性最烈,用以愈疾,多外治。若内服,隻可分釐之少。”
亦作“ 分厘 ”。分量,重量。《西遊補》第九回:“約來的數不确。你自家等等分厘看!”
見“ 分釐 ”。
詞語分解
- 分的解釋 分 ē 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範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 由整體中取出或産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 由機構内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俷 )。 散,離:分裂。分離。分别。
- 厘的解釋 厘 í 小數名,百分之一:厘米。 單位名(a.長度單位,中國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單位,中國一市兩的千分之一;c.地積單位,中國一市畝的百分之一;d.利率單位,年利一厘按百分之一計,月利一厘按千分
網絡擴展解釋
“分厘”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古代貨币單位
指中國古代極小的貨币計量單位,相當于千分之一兩白銀,如《福惠全書》提到“分釐皆關國帑”,強調其微小性。
-
數量極小的代稱
形容事物或數量極其微小,如清代文獻《浪迹叢談》中記載“若内服,隻可分釐之少”,指藥物用量極少。
二、擴展含義
3.劃分整理
在文獻編纂或事務管理中表示分類整理,如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錄》提到“分釐”為整理史料的過程。
- 分量或重量
少數語境中可指代物品的重量,如《西遊補》中“等等分厘看”即指稱量。
三、使用場景
- 財務/計量:如“元角分厘,算得一清二白”,體現貨币計算場景。
- 文學/曆史:多用于描述細微差異或整理工作,如“分厘之功”“分厘之善”。
- 近義詞:分毫、毫厘;反義詞:巨額、重大。
四、注意事項
“分厘”與“分釐”為異體字,實際使用中含義相同,但部分古籍可能因版本差異出現不同寫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厘"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分厘"(fēn lí)是一個表示極小單位的詞語,通常用于形容極其微小的量或程度。在此情境下,“分厘”指的是微不足道的程度或數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分厘"的拆分部首是“分”,筆畫數為“4+4”。
來源和繁體:
"分厘"一詞源自《論語·子路》中的一句話:“君子中庸,無厚吝。”其中,“厚吝”一詞指的是極度的吝啬和小氣。後來,“厚吝”逐漸演變為“分厘”,形容更加微小和細小的程度或數量。
在繁體字中,"分厘"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分厘"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與現代寫法相比,古代寫法的區别并不大,仍然保持了"分厘"的本意。
例句:
1. 他的錯誤隻有分厘之差,不值一提。
2. 這個問題的難度可謂分厘不差,需要仔細思考才能解決。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分毫、厘米、分寸
近義詞:細微、微小
反義詞:巨大、重大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