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俸余的意思、俸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俸余的解释

俸禄所馀。《新唐书·冯元淑传》:“与奴僕日一食,马日一秣,所至不挈妻子,斥俸餘以给贫穷。” 宋 范成大 《廛居久不见山或劝作小楼以助登览》诗:“俸餘强弩末,家事空囊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俸余(fèng yú)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由“俸”和“余”两部分构成,具有明确的古汉语渊源,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俸禄的结余部分,即官吏领取俸禄后剩余的钱财。

二、构词与语源解析

  1. 俸:

    源自古代官吏的薪给制度,特指朝廷发放的薪金(如《说文解字》:“俸,禄也”)。

  2. 余:

    表示剩余、多余(如《论语·雍也》:“其余不足观也已”)。

    二者结合形成偏正结构,强调俸禄使用后的结余。

三、历史用法与现代延伸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定义“俸余”为“俸禄所余”,引《明史·海瑞传》用例。

  2. 《重编国语辞典》(台湾教育部):

    释义强调“官吏薪俸的剩余”,并标注其书面语属性。

  3. 王力《古代汉语》词汇注释:

    指出该词反映古代经济制度中官员的收支管理观念。


来源说明: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重编国语辞典》及古代汉语研究著作,例证引自《明史》《清实录》等史料。因古籍原文的权威在线版本需订阅访问,此处仅标注文献名称。

网络扩展解释

“俸余”指官员俸禄(薪金)的剩余部分,即除去日常开支后结余的薪金。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俸”指古代官员的薪俸,“余”即剩余。该词最早见于《新唐书·冯元淑传》,记载冯元淑将俸禄剩余部分用于救济穷人。

  2. 文献用例

    • 《新唐书》记载冯元淑“斥俸余以给贫穷”,体现其节俭与善行。
    • 宋代范成大在诗中提到“俸余强弩末,家事空囊涩”,形容俸禄结余微薄,生活拮据。
  3. 延伸背景
    古代官员俸禄包含粮食、钱币等,俸余反映了个人收支状况,也常用于体现官员清廉或生活水平,如冯元淑的案例即被史书称道。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古籍及诗词用例,完整文献可参考《新唐书》和范成大诗集。

别人正在浏览...

阿茶案具暗中作梗别屋拨气不滔插粪差降程程趁汤推池泽粹毛箪瓢刀勅丁折东朝断首杜主抚悦父族工段长过盏红烫烫化仗降送坚顽解亭井花水竞爽禁咒絶电拘缧聚偻渴鴠课诵隆上满望弭首迷天步障暖盎偶而排句袍杖剖蚌得珠孅趍弃忽清灰冷火穷囚祈禳奇冤极枉嚅嗫声学世贵书斋松云损敝宿恙外痔帷灯箧剑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