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ilariasis]∶丝虫病
(2) [erysipelas on the leg]∶丹毒
(1).《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孔颖达 疏:“於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火指大火星(即心宿)。夏历五月的黄昏,火星在中天,七月的黄昏,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后多借指农历七月暑渐退而秋将至之时。 晋 潘岳 《秋兴赋》:“听离鸿之晨吟兮,望流火之餘景。” 唐 刘言史 《立秋》诗:“兹晨戒流火,商飈早已惊。” 清 周亮工 《同张林宗先生秋郊坐月》诗:“流火初惊序,閒园报早秋。”
(2).相传 周武王 伐 纣 ,渡 孟津 ,有白鱼入王舟,有火覆盖 武王 帷幕,变为赤乌飞去。见《史记·周本纪》。后用“流火”指为王朝勃兴之典。《南齐书·祥瑞志》:“夫流火赤雀,实纪 周 祚,雕云素灵,发祥 汉 氏, 光武 中兴,皇符为盛, 魏 膺 当涂 之讖, 晋 有石瑞之文,史笔所详,亦唯旧矣。” 唐 柳宗元 《为王京兆皇帝即位礼毕贺表》:“ 周王 谢流火之符,《鲁史》愧书云之典,食毛含齿,欢抃无穷。”《宋史·礼志十一》:“昔者流火开祥, 周发 荐 文王 之号;黄星应运, 曹丕 扬 魏祖 之功。”
(3).丹毒的俗称。《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痹病总括》“风胜行痹痛”注:“其风邪胜者,其痛流走,故曰行痹……近世曰痛风,曰流火,曰歷节风,皆行痹之俗名也。” 阿英 《敌后日记·一九四二年八月五日》:“晨 厚康 来告, 毅儿 ‘流火’又发。”
“流火”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来源和用法综合理解:
源自《诗经》
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火”指“大火星”(心宿二),属东方苍龙七宿之一。夏历七月黄昏时,大火星逐渐西沉,标志着暑热减退、秋季将至。
引申为时间标志
古代以“流火”代指农历七月,表示季节转换,如“七月流火”原意为天气转凉,而非现代误用的“炎热”。
中医病症
中医称“流火”为下肢丹毒,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小腿红肿、疼痛、皮温升高,可能伴随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
现代治疗
需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或头孢类),并注意清淡饮食。
方言与旧称
部分地区将“流火”与丝虫病相关联,但此用法已较少见。
现代误用
因字面联想,“七月流火”常被误解为盛夏酷热,实际原意相反,需注意区分。
“流火”需结合语境理解:
《流火》意为火焰流动、飞溅。通常用来形容火焰熊熊燃烧,并具有很高的热度。
《流火》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流(左边的部首是氵)和火(左边的部首是灬)。流火的总笔画数为13画。
《流火》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诗经》中的《思南》篇:“流火烈矣,薪之嘏矣”。流火作为一种火焰的描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
《流火》的繁体字为「流火」。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关于《流火》这个词的古代写法,确切的资料较为稀缺,因此无法给出确切的古代写法。
1. 夜幕降临,篝火燃起,天空中漆黑的夜空被流火点亮。
2. 烈日炎炎,地面上像流火般的热浪让人难以忍受。
流火灯、流火焰、流火燃烧、流火飞溅、流火纷飞
燃烧、熊熊、火光、烈焰、火焰
熄灭、炫寒、平静、冷却、熔化
按名责实白菜白帝百伎榜字愎狠草庐场师斥弃遳陋大败骀荡颠匐防波堤方祀犯克吠舍工资总额刮喇国马寒井黑蛱蝶昏醟湔洒僭逸缴付嘉歆解义节约精精惊鸾极微开口呼堪可口剗厉鬼里閈莽苍铭识木鉢木星上行拈阄飘萍浪迹披草气蛊情投契合青油幕筇枝诎人鋭师上盗谥册识灭石镞厮儿太宰探亲桃脸龆龀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