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的意思、半部论语的详细解释
半部论语的解释
宋 初宰相 赵普 ,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 太宗 赵匡义 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 太祖 ( 赵匡胤 )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见 宋 罗太经 《鹤林玉露》卷七。旧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于此。 严复 《救亡决论》:“从此天下事来,吾以半部《论语》治之足矣,又何疑哉!又何难哉!”
词语分解
- 半的解释 半 à 二分之一:半圆。半百(五十,多指岁数)。 不完全的:多半。半岛。半透明。半脱产。 在中间:半空。半路上。半夜。 喻很少:一星半点。 笔画数:; 部首:十; 笔顺编号:
- 论语的解释 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
专业解析
半部论语
汉语词典释义
“半部论语”指代仅凭《论语》的部分内容就足以治理天下或成就大事,强调儒家经典的核心价值与实用性。该成语源自宋代宰相赵普的典故,据载其常言“半部《论语》治天下”,体现对儒家思想的高度推崇。
典故溯源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
赵普为相,每决大事,启箧取书而读,次日处理如流。后卒,家人发箧,得《论语》二十篇。
赵普辅佐宋太祖、太宗两朝,以《论语》为治国圭臬,此典故而传世。
引申含义
- 强调经典精髓:喻指掌握核心思想即可发挥巨大作用,无需穷尽全部内容。
- 文化象征意义:反映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与社会中的基石地位。
- 现代用法:常用于形容以简驭繁的智慧,或批判对传统文化的片面理解。
权威参考
- 《汉语大词典》:释为“谓掌握半部《论语》,能力足以治国”,突出其治国理政的象征意义。
- 《辞源》:引《鹤林玉露》典故,注解为“古人强调儒家经典之效用”。
- 古籍原文: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可查证于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链接)。
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辞源》及宋代文献,典故考据详见《鹤林玉露》。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整理,“半部论语”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拼音:bàn bù lún yǔ
- 字面含义:字面指半部《论语》,实为对儒家经典《论语》的推崇之辞,强调其蕴含治国理政的智慧。
- 核心寓意:原指掌握半部《论语》即可提升个人能力,辅助君主治理国家,现多用于强调经典著作的实用价值。
二、典故与出处
- 历史背景:出自宋代赵普的轶事。赵普是宋太祖、太宗两朝宰相,史载其学识以《论语》为主。
- 原文引述: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赵普曾对宋太宗言:“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三、用法与延伸
- 褒义用法:
最初为褒义,强调《论语》的治国价值,如“半部论语治天下”。
- 中性或贬义延伸:
现代语境中,有时用于委婉批评知识面狭窄(如仅依赖单一经典),但此用法非本义。
四、文化影响
- 儒家经典地位:反映《论语》在古代政治文化中的核心作用,被视为治国安邦的指南。
- 语言演变:成语的原始含义与后世误读并存,需结合语境理解。
五、例句参考
- 古籍用法:“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 现代造句:“他常自嘲只懂半部论语,却能将管理之道运用自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查阅《鹤林玉露》原文或宋代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气襜蔽城市居民尺二寃家舂击当管点璧冬窝子楯墨二水风领風筝刚材龟背还玩寒难虹吸话柄讙讼画中有诗鹄盼浇湻惊弓津主军尼拘畏空杳老衰良箴鲮鳢流産罗牀落来卖鬻梦槐柯彭家珍黔驴技穷青丝编钦仰钦挹诠证日头三讯诗歌守宫槐耍事説不的斯冰蒐猎算是素心兰塌房台币我负子戴无价宝忤视详练校试邪幅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