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底事的意思、底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底事的解释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底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两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事”“为什么”
    用于询问原因或具体事件,常见于唐宋诗词及古文献。例如:

    • 唐·刘肃《大唐新语》:“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关你们什么事?)
    • 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为何昆仑山的天柱倒塌?)
  2. 指示代词,指“此事”
    强调当前谈论的具体事件。例如:

    • 宋·林希逸《题达摩渡芦图》:“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若将此事与他相比)
    • 清·李渔《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此事令人羞怯)

二、语言背景

三、总结

“底事”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既可表疑问(何事),也可指代事件(此事)。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陔余丛考》等权威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底事

《底事》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真相、本质、实情。它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是“底”,第二个字是“事”。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底的部首是广,笔画数为7;事的部首是口,笔画数为5。

来源

“底事”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为人当知其底事,而后可交也。”底事意指人的本质和行为真相,只有了解一个人的底事,才能真正与其交往。

繁体

繁体字“底事”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对于“底事”这个词,古代人的写法可能稍有差异,但整体上仍然保持了这两个字的基本形态。

例句

1. 他一直隐藏着自己的底事,让人很难了解他。
2. 只有了解一个人的底事,才能真正了解他的为人。

组词

底事并不常用于组词,但可以与一些形容词、动词搭配使用,例如:明白底事、探究底事等。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真相、本质、实情。

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是:表面、外表、假象。

别人正在浏览...

按班白鹿洞承兑错字单特抵御度声夫主甘心情原棺材黑古龙冬怀渴缓师贱售饯送交牒伎船激化金刚禁瘆句决局缩开仗科举年克隆快意当前魁岸拉马克连卺离蔬释跷螺髻盟器默祷木朴暮世佞邪器抱起膘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青山侵加穷涂秋稬曲悟穰穰社伙衰门似类四体随行就市桃槐特写镜头田驺脱去王阳金物宗相厄掀擢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