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议的意思、订议的详细解释
订议的解释
(1).谓商定议事文稿。 宋 郑刚中 《三砚记》:“丁巳以后,之省之寺,游祕馆,登曲臺,奏论订议,无不与俱。”
(2).定议;商议决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戎昱》:“ 崔中丞 亦在 湖南 ,有女国色,欲以妻 戎 ,而不喜其姓 戎 ,能改则订议。” 清 曾纪泽 《伦敦覆李傅相书》:“ 纪泽 熟思,惟与 阿模士庄 订议造船,则其匠师 槐特 可以为我考察。” ********* 《揭本生息赠药单》:“缘 逸仙 订议在 澳门 大街开创中西药店一间,需银寄办西国药料。”
词语分解
- 订的解释 订 (訂) ì 改正,修改:订正。考订。校(刼 )订。修订。 约定,立(契约):订立。订购。订约。 用线、铁丝、书钉把书页、纸张连在一起:装订。 制定:订计划。 评议:“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
- 议的解释 议 (議) ì 意见,言论:议论。提议。建议。 讨论,商量: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议。恐招物议。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议。驳议。 笔画数:
专业解析
“订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商议、讨论并作出决定或约定。它强调通过共同商讨来形成结论、规章或协议的过程。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 商议决定:指通过讨论、评议来形成最终的决定、结论或规章制度。例如:“经过多方订议,最终确定了新的章程。”
- 评议核定:指对事物、方案、条文等进行审查、讨论并加以确定。例如:“专家们对这份报告进行了仔细订议。”
- 约定:在较古的用法或特定语境下,也可指双方或多方经过商讨后达成的约定或协议。例如:“两家公司订议了合作条款。”
-
字源与结构分析:
- 订:本义为评议、评定(如《说文解字》段玉裁注:“订,平议也”),引申为修改、改正、约定、制定等含义。在“订议”中,“订”侧重于评议、核定、约定的动作。
- 议:本义为商议、讨论(如《说文解字》:“议,语也”),引申为意见、主张、建议等。在“订议”中,“议”侧重于讨论、评议的过程。
- 因此,“订议”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字(“订”和“议”)并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共同强调通过商讨来达成一致或作出决定的行为。
-
文献例证:
- 该词在古籍中有所使用。例如,在清代文献或更早的文本中可见其踪迹,常用于描述朝廷议事、规章制定或重要事务的商定过程。如:“廷臣订议”、“订议章程”等。
- 在现代汉语中,“订议”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更常见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有“商议”、“讨论”、“议定”、“商定”、“核定”等。但在一些正式或书面语境中,尤其是在涉及规则、协议、方案等需要经过正式讨论程序后确定的场合,仍会使用“订议”一词,以体现其经过审慎评议的含义。
权威来源参考: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等权威辞书中对“订”、“议”及“订议”词条的解释。
- 字源分析参考了《说文解字》(许慎撰,段玉裁注)等传统字书。
- 古籍用例可在《四库全书》、《中国基本古籍库》等大型古籍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关实例。
网络扩展解释
“订议”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解释
-
商定议事文稿
指通过讨论、修改等方式确定正式的文件或协议内容。例如宋代郑刚中在《三砚记》中提到“奏论订议,无不与俱”,即通过商议确定文书内容()。
-
商议决定
表示经过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或作出决策。如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中记载,崔中丞因不喜戎昱的姓氏,提出“能改则订议”(若能改姓则商议婚事)()。
二、出处与例句
三、总结
“订议”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既包含对文本内容的商定,也涉及事务决策的讨论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协商达成一致”,与“决议”“协议”等词有相近之处,但更强调商议的动作本身。
别人正在浏览...
白苏薄怯怯别致闭閤自责跸声参伍错纵长生禄位赤鸡虫王出豁蹈腾蹲沓燔丧鞈革孤零零轱轳车沽名钓誉汉誓候台虎校艰乏孑絃进祀酒色靠天吃饭口轻舌薄两立联合灵豸浏慄论撰米色南面王陪臣国膍胲骐騄庆基秦墟球赛区种染患忍苛人参果三风傻呼呼删落陕输尸横遍野束首书套死键颂磬天闪通梢恸醉躗言相善小家婆歇枝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