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鼎司的意思、鼎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鼎司的解释

指重臣之职位。《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父 嵩 ,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輦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刘良 注:“鼎司,谓司空非才而居此位,故云窃也。”《晋书·卞壸传》:“今之追赠,实未副众望,谓宜加鼎司之号,以旌忠烈之勛。” 宋 梅尧臣 《李少傅郑圃佚老亭》诗:“我公谢鼎司,嗣子都华秩,代言輟帝右,作藩辅王位。” 朱东润 校注:“﹝ 李若谷 ﹞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謚 康靖 。嗣子 李淑 ,翰林学士,改给事中,知 郑州 。诗言‘代言輟帝右,作藩辅王室’指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鼎司”是一个源自古代中国的名词,其核心含义指代朝廷中地位极其显赫、权力重大的官职,尤其特指“三公”这类最高级别的行政长官职位。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指三公之位

    “鼎司”中的“鼎”象征国家政权(如“问鼎”指争夺政权),“司”指掌管、职司。合称即指辅佐帝王、总领朝政的最高官职。汉代以来,“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是实际担任这一职责的核心官员,故“鼎司”成为三公的代称。

    来源:《汉语大词典》释义“鼎司”为“指三公之职”。

  2. 泛指高位重臣

    在广义语境中,“鼎司”也延伸指代所有掌握国家机要、位极人臣的高官,如宰相、尚书令等。例如《晋书》载“居鼎司之任”,即形容身居宰辅重位。

    来源:《辞源》释“鼎司”为“指宰辅重臣之位”。


二、文化内涵与象征


三、古籍用例

  1. 《三国志·魏书》

    “(钟繇)居鼎司之任,使百僚仰则。”

    此处“鼎司”指钟繇担任的相国职位,统领百官。

  2. 《宋书·谢庄传》

    “臣蒙国重恩,忝居鼎司。”

    谢庄自述身居高位,表明“鼎司”为臣子对要职的谦称。


四、现代使用与延伸

现代汉语中,“鼎司”属文言遗存,多见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其衍生词如“鼎辅”(宰辅)、“鼎席”(宰相之位)均承袭相似含义,强调权力的核心地位。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辞源》(商务印书馆)
  3. 《中国历代职官辞典》(中华书局)
  4. 《后汉书》《三国志》《宋书》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鼎司”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指重臣的职位,尤其与三公(如司空、司徒等)等高级官职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鼎司”由“鼎”与“司”组合而成:


二、文献例证

  1. 《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文中批判曹操之父曹嵩“窃盗鼎司”,指其通过贿赂等手段占据司空高位,暗含德不配位的贬义(刘良注:“鼎司,谓司空非才而居此位,故云窃也。”)。

  2. 《晋书·卞壸传》
    提议追赠“鼎司之号”以表彰忠烈,说明该词亦用于褒扬功勋卓著的重臣。


三、使用语境


四、相关延伸

“鼎司”多出现在史书、檄文等正式文体中,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情感色彩。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职体系,可参考《晋书》《文选》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挨头子白水鉴心白翟编町编整不然不是味儿不知纪极刬的彻骨沉吟未决愓愓当关扼要鹗爪佛罗伦萨大教堂富侈高格龟曳尾过半黄金阙驾鵞简躁精深金叶子极杀积薪厝火絶诗窠名空降历理洛诵脉候毛罽明效念叨媻娑辟寒犀批抹仆漏蹡蹡寝弱认得襦褏撒风讪驳舍脸深根宁极生执时誉摅思唆调台北讬骥围网沃美武闱下沐屑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