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窠名的意思、窠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窠名的解释

款目;条项。 宋 朱熹 《戊申封事》:“臣闻 虞允文 之为相也,尽取版曹岁入窠名之必可指拟者,号为岁终羡餘之数,而输之内帑。”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国家经常,皆用供亿;州县财赋,各有窠名。”《宋史·食货志上二》:“漕计合收窠名,有丁盐、坊场课利钱……岁入不过一万五千餘緡。”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窠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ē míng,其核心含义为款目、条项,多用于古代文献中,特指财政或行政事务中的具体分类条目。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窠名”由“窠”和“名”组成:

    • 窠:本义为鸟兽巢穴(如、8、10),引申为“框架、分类”或“凹陷处”,在特定语境中可指代官职称谓或条目划分。
    • 名:即名称、条目。
      组合后,“窠名”指官方文书或财政收支中的具体项目名称,类似现代术语中的“科目”或“款项”。
  2. 文献用例

    • 宋代朱熹《戊申封事》提到“岁入窠名”,指国家财政收入的分类条目。
    • 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中“州县财赋,各有窠名”,强调地方财政的条目化管理。

与其他解释的辨析


使用场景

“窠名”多见于古代经济、政治文献,例如:

  1. 税收分类(如丁税、坊场课利等);
  2. 财政收支条目;
  3. 官方文书中的专项名称。

“窠名”是古代汉语中的专业术语,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其含义与现代“科目”“项目”接近,而非字面组合的引申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食货志》或朱熹、文天祥相关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二

窠名是什么意思

窠名一词常见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指的是房屋的名称或者地名。

拆分部首和笔画

窠名的拆分部首为穴,并且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窠名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意为给予房屋以名称。

繁体

窠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窠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窠名的写法与现代相似,只是汉字结构稍有差异。

例句

1. 他们将这座房子的窠名定为“安康居”。

2. 城中最古老的街道上有一栋有着浓厚历史气息的窠名。

组词

窠洞、巢穴、巢窠、窝棚

近义词

住所、居所、房屋

反义词

墓穴、坟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