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定朔的意思、定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定朔的解释

我国古代历法家以日、月黄经度相等的时刻定为朔。以这天为朔日,称定朔。定朔较平朔更为精确。 南朝 宋 何承天 首倡, 唐 初始采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历差失闰》:“盖歷法有平朔,有经朔,有定朔也。朔一大一小,此平朔也;两大两小,此经朔也;三大三小,此定朔也,此古人常行之法。”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置闰》:“古法用平朔,率三十二月而一闰,间有相距三十三月者。 唐 宋 以来,皆有定朔,则或相距至三十四月。”参见“ 平朔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定朔"是中国传统历法术语,指根据月球与太阳实际运行位置计算出的朔日时刻。该概念源自汉代以后的天文历算革新,唐代李淳风在《麟德历》中首次全面采用定朔法,取代了此前误差较大的"平朔"法(即以朔望月平均长度推算朔日)。

从历法原理分析,定朔计算需综合考虑日月视运动不均匀性,通过实际观测日躔(太阳视运动)与月离(月球视运动)数据,运用内插法推算真实合朔时间。《历法通识》指出,这种算法需处理黄经差、近点月周期等复杂参数,体现了古代天文学从平均运动向真实运动的科学演进。

宋代《明天历》与元代《授时历》进一步完善定朔算法,引入日食三差(时差、气差、刻差)校正系统。据《中国科学技术史》记载,祖冲之曾通过定朔法精确预测月食,其推算精度达到±0.6日的水平,远超同期西方历法。

该术语在现代天文学中对应"真实朔望月"概念,其时间长度在29.27至29.83日之间波动。北京古观象台现存明代《赤道经纬仪》铭文仍可见"推步定朔"的实测记录,印证了该算法在古代历法实践中的核心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定朔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确定每月初一(朔日)的计算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天文观测确定日月合朔的具体时刻。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原理
    定朔以太阳和月亮的黄经度相等时刻(即日月合朔)作为朔日起点,将包含该时刻的当天定为每月初一。这种方法摒弃了平均周期,直接依据天体实际位置推算,因此比早期的“平朔”更精确。

  2. 历史发展

    • 首创:南朝宋时期(5世纪)何承天首次提出定朔概念。
    • 正式采用:唐代初期(7世纪)开始将定朔纳入官方历法,标志着历法从理论计算向天文实测的重要转变。
  3. 与平朔的区别

    • 平朔:采用朔望月平均长度(约29.5天)机械分配大小月,可能导致初一与真实合朔时刻偏差。
    • 定朔:根据实际合朔时刻确定初一,允许连续出现大月(30天)或小月(29天),更符合天文实际。
  4. 特点与意义

    • 提高历法精度,减少日食、月食预测误差;
    • 推动中国古代历法从经验模型向数理天文学发展;
    • 唐代《戊寅元历》《麟德历》均采用定朔法,成为后世历法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定朔的具体算法或历史争议,可查阅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参考、5、6)。

别人正在浏览...

保加利亚人抱蔓摘瓜本性难移岑岑车轱辘话成冠尺山寸水大小宋琱瑑范文发人深省分章析句腐木蛤骨隔越官物贵形荷裳桁梁鸿罿泓邃圜抱忽剌剌阍犬揭揭金瓜竟夕几希骏功举世闻名巨镇恳乞敛祸嘹嘈理睬楼外楼楼座滤尘器緑桐率躁锚定没什麽蒙受鸣钟鼓摸揣南梁牛骥同槽七板子七宝五味粥馓子市井子谈对妄说僞服文字无衣之赋无原小打扮儿小胡桃